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教学设计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教学设计
张娟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60—62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这些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丰富的经验,因此教材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些知识经验系统化、数学化。教材首先通过商店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会议买东西要用人民币,又分两个层次展开了1元和小于1元的纸币和硬币,供学生认识。在购物活动中教学1元=10角,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推想1角等于几分。在“试一试”中通过换钱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币单位间进率的认识。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一系列的换钱和模拟购物的活动。总之,这节教材以购物活动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学生分析:
这些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丰富的经验,经常会见到人民币,有时也使用人民币,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各种小面值的人民币。但学生对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认识不够,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 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 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在取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习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充分运用情境图,让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小组合作在小组中说每人认识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生已有的经验情境,让学生在1元币和一些角币中拿出1元钱,有的可能拿一张1元,有的可能拿10角,通过讨论得出1元=10角,建立了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开展一系列的购物活动,进一步巩固对元、角、分之间进率的认识。
教学资源:
电脑课件、1元以内各种面值的实物人民币、商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谈话: 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你自己买过什么东西?买东西需要什么?(钱)
对了,钱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人民币)
揭题: 小朋友真聪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提问:你认识它们吗?
4人小组合作:在准备好的人民币中拿出1元、5角、2角、1角、5分、2分和1分,在小组中说一说各是什么面值的人民币。你是怎样认识的?
引导:谁愿意向小朋友介绍一下你认识的人民币?你是怎样认识的?
教师小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讲述:三名小朋友要买东西(课件出示),买东西要用人民币,你认识下面饿人民币吗?
(2)出示1元、1角、1分。
a.先让学生自己辨认,再指名回答。
b.教育学生人民币是我们国家印制的,人人都要爱护,不能在上面乱涂乱画,
不能乱折或损坏。
(3)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第二幅图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a.图中的学生说了什么?营业员阿姨说了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请你从自己所带的人民币中拿出1元来。
(1元=10角)(有的学生拿一张1元,有的学生拿10张1角,都可以,进一步建立元与角的进率关系。)
b.从图中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请你从自己所带的人民币拿出1角来。
(1角=10分)(有的学生拿一张1角,有的学生拿10个1分。都可以,进一步建立角与分的进率关系。)
c.完成书第69页填空,学生回答老师课件出示:
1元=10角 1角=10分
学生齐读。
(4)除了1元,1角,1分以外,1元以下还有这样一些人民币你认识吗?(课件出示教材第69页第一幅图)
(5)刚才我们学习了1元以下的人民币,谁来说说1元以下的人民币有哪些?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1元以下的人民币有5角、2角、1角(课件出示)
2.教学试一试。
(1) 1张1元纸币可以换成几张5角的?
(2) 几张2角可以换成1张1元?同桌两人换一换。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了解活动情况。
三、购物游戏:
1、课件出示物品。
2、教师示范。
3、小组中进行购物。
4、讨论:(1)1元钱可以买哪几件物品?
(2)1元钱买一枝铅笔,应找回多少钱?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今天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