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等待 一堂练习课的教学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2-15 08:18:32
复华小学校  王慧超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伴随着新教材的使用,我最大的收获是:在课堂上我学会了等待,学会了等待学生创造性、个性化的思考。
在教学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题:有2个鱼缸,1个鱼缸里画了一条大鱼,另一个鱼缸画了一条大鱼和2条小鱼,要求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师:仔细看图,说说你想怎样列式?
1:用一个鱼缸里的1条鱼加上另一个鱼缸里的3条鱼,列式是1+3=4

师:有不同的想法吗?
2:我的列式是2+2=4

师: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2:我用2条大鱼加上2条小鱼,所以列式是2+2=4

3:我的列式是1+2=3,原来鱼缸里有1条大鱼,后来又放进去2条小鱼,现在一共有3条鱼,所以是1+2=3
4:有2个鱼缸,我列的算式是1+1=2

一道极其简单的题目,为什么会引发出这么多种思路?这缘于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的观念转变了,在课堂上,肯于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有展示个人独特思路的机会。
其实,按我原来的教学思路想,这道题的答案也就是1+3=4或者是3+1=4,当学生出现第一种答案时,我没急于去做下一道题,是想看看学生还有没有另外一种列式,没想到学生有那么多特别的想法。对于学生计算鱼缸的个数,这样理解图意似乎是有些违背原图设计的意图。但是我想,凭什么说看这幅图只能算鱼的条数,而不能计算鱼缸的个数呢?学生能想到计算鱼缸的个数,说明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数感,另外,做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服务的,不能让思维成为各种题型的奴隶。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教师要从一开始就尽可能大的把学生的思维面打开,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防止学生形成思维定势。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要急于肯定一种答案,也决不要急于否定一种答案。因为每一种想法背后都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那将是学生未来创造的源泉。教师要学会等待,等待学生个性化的思考,等待学生创新的思维。课堂上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才能发展其个性化的思维,学生才能充满热情地参与学习、思考,才有可能灵活地运用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的能力去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