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考数学成绩的八字方略:概念﹒模型﹒转换﹒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12-29 07:24:14

高考复习年年都在进行,但高考的结果却有时没有达到老师与考生的期望值,作为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摸索总结出提高数学高考成绩的八字方略“概念﹑模型﹑转换﹑反思”,现冒昧地提出来,就教与广大的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与学生。

 
一﹑注重概念的复习
概念是反映客观对象的一般的本质的属性的思维形式。如果把概念弄清楚了,那么该事物的本质就被把握,当然涉及概念的题目就不难了,从而突破了学生概念题得分低的难关。然而有不少老师与学生只顾讲题与做题而忽视了数学概念的形成﹑内涵与外延。在高中数学中很多概念值得很好地品味。例如:函数的概念是“对于两个非空的数集A和B,如果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与之对应,象这样的对应就可以构成函数”。学生对这个概念始终觉得抽象,不好理解,如果注意到“A与B是两个非空数集”“A中任何一个”“B中都有唯一”就不难了。再如求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容易错误答为,就没有理解与掌握单调性的定义中“对于定义域I的某个区间D”即要在函数有意义的条件下求单调区间,正确的应为。又如“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如果事件A与事件B不可能同时发生,则A与B是互斥事件”,“如果事件A与事件B不可能同时发生,且事件A与B必有一个发生,则A与B是对立事件”,所以对立事件必是互斥事件,但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
二﹑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所说的“早已解决的问题”“辅助问题”“可资模仿的正式模式”等均可作为数学模型。中学数学题目千百万,教师不可能全部去讲,学生不可能全部去做,那么如何通过有限的训练达到可模仿的模式呢?例如:求函数的最小值,每一位学生都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若把x的范围改变为,要求其最小值时得分及两种情况,及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解决,再如:求函数的值域可用判别式法解,但若则不宜用判别式法而应应用函数的单调性可得其值域为。
又如解关于x的不等式,
解:或
(1)时,
(2)时,
 
除不等式组来解外,若注意到不等式为函数的延伸,其背景与求函数的最值这道题的背景相同——根号内外未知数的指数均为1,于是可用换元法解之,设或,由或得或,以下同法1。有了模型意识就可以由一题解决相近或相似的一类问题,真正做到了触类旁通,当然提高了复习效率。
 
三、培养转换的能力
在直接求解原问题难以入手时,可把问题作适当的转换,造成一个已经熟悉易于求解的新问题,最终达到解决原问题的目的。函数中变量的转换,方程、不等式的同解转换,数形转换,几何中的等价转换,空间问题与平面问题的转换等,都是中学数学中常用的转换。例如:设不等式对满足的一切的值恒成立,求的范围,可将问题转化为关于的一次函数在时恒成立,问题就十分简单了。又如:设,求证可以改证较熟悉的一般形式,设,求证,解后以代入即可证得原题。再如已知不等式,若对于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把此问题转换为关于的一次函数,问题就不难解决,设,要使在上恒成立,当且仅当
 
四、养成反思与总结的习惯
有不少学生甚至教师解完一道题后没有认真地反思与总结,反思该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哪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该题这样去想这样去做的理论依据是什么?通过该题能否归纳出一般方法等等。反思不仅是高三复习备考显得十分重要,它还使学生养成思考问题,总结规律的习惯,培养了学生数学素养与数学品质。
例如:解关于的不等式
解:
(1)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2)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3)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4)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5)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值得反思之一:解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方法——能分解因式的尽可能分解因式,不能分解因式的用求根公式;反思之二:分类讨论标准的产生——通常通过比较根的大小寻找到划分标准;反思之三:几何解释及原则——使曲线固定,让直线变动,令。
通过实践,高三复习贯穿“概念﹑模型﹑转换﹑反思”八字方略,既避免了题海战术又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使学生形成知识版块与知识网络,将知识学活、用活,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从而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