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高三数学复习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高三复习时间紧而内容多、要求高,如何提高整体复习效益,是中学教育的一个大课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我校在高考中数学连续几年在定西地区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引起全区各学校的普遍关注,一些兄弟县、校不辞路途遥远来我校观摩、学习、录像,我本人也因荣获全区第一受到教育处表彰奖励。我觉得好的校风、班风是搞好数学复习的最根本保证。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教研结合,以研促教
数学科的优秀成绩得益于数学教研组从初一到高三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得益于团结务实,创新奉献的良好组风。数学教研组有计划地开展了以下各种活动:一是业务学习。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介绍富有现代观念的教学模式,组织观看录像;二是坚持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统一材料,统一总体安排,,共同讨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三是说课。讲课展示给人的是教什么和怎样教,是教师外显的活动,说课展示给人的则是为什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是内隐的依据。通过初中部或高中部全体教师说同一节课,就可以全面地了解到同事们是怎样把教育教学理论恰当地运用于教学实践,怎样处理“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成功地实现教学目的。说课,是提高教研水平,实现老教师对新教师传、帮、带的有效途径,98年新评选的十名校教坛新秀中,就有三名是数学教师。说课,使许多青年教师很快走向成熟。四是公开课交流。坚持的程序是以主讲教师为中心备课组集体备课,全组教师听课观摩,主讲教师说课,全组教师开诚布公地、一分为二地评议,最后主讲教师谈评议感想,教研组长总结。为了引导注意课堂效率,使评课更加科学,试验并提出了主客观结合评议的一般原则和程序。公开课的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对此后的教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五是专题研究和教研论文。每学期,除了教师个人自定的课题外,教研组确定重点课题进行集体攻关,最后将研究成果撰写成文,如《数学作业批改方法的探讨》等,近几年,我组的教师在《数学通报》、《数学通讯》、《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数学教学研究》、《数学报》等多种报刊杂志发表文章近百篇,参与编写出版的书籍有十几种。六是专题讲座。如每学年第一学期起始班的学习方法指导,第二学期毕业班的考试指导讲座等,发挥个人优势,集体指导,优势互补,整体提高教学效果。七是兴趣小组活动和数学竞赛辅导。事实告诉我们,教研,促进了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思考,有利于把握时代脉搏,捕捉教改信息,更新观念,面向未来,有利于实践创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复习效果,就必须加强教学研究,增强教学后劲。教研,数学组已初具特色。二、抓纲*本,把好方向
《数学科考试说明》规定了考试的性质、内容、要求,以及试卷的结构比例,在一些内容上还作了十分具体的界定。高考命题是以《说明》为依据的,近几年试题的连续稳定维护了《说明》的权威性。因此,高三数学复习要以《说明》为指导,在内容取舍上,应以考试内容为准,不随意扩充、拓宽和加深;在各知识点的难度控制上,应以考试要求中的三个层次界定。这就要求对照题型示例,结合历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仔细揣摩,切实理解和把握高考对内容和能力的具体要求;研究《评价报告》和《试题分析》,弄清《说明》中各项要求的具体落脚点,把握试题改革的新趋势。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最熟悉,最亲切。为了对中学数学教学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高考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有些是课本题目经过加工改造,组合嫁接而成,有些甚至是原题。课本是考试内容的具体化,是中、低档题目的直接来源,是解题能力的生长点。因此,数学复习要立足于课本,而把其它资料作为辅助材料。以《考试说明》为纲,以高考题为鉴,把握准复习方向和深广度,就减少了复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能大胆果敢地选择取舍和重组资料,更有效地组织教学,不做无用功。
三、讲练结合,分层推进
兼顾优、中、差各类学生的需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这是稳定教学秩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我们认为,狠抓“三基”的落实,就是照顾绝大多数。勿用讳言,我们地区的教育是相对落后的,在高考中暴露出来的“三基”不扎实,是由来已久,十分突出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在高考复习前对“三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乐观地估计,也只有50%--60%。在这样的基础上,就不切实际地追求横向联系、纵向加深,系统整理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其直接后果是让大多数学生感到盲目被动,疲于奔命,最后放弃数学复习。因此,高三总复习要从课本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下大力落实“三基”,立足于中、低档题目,不能盲目拔高,追求“一次到位”,去建造空中楼阁。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们体会到要注重讲练结合。高三数学教师出于解决时间紧和内容多的矛盾,唯恐讲得不全不透,就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结果事与愿违,常常造成学生懂而不会,会而不对,对而不快,眼高手低的通病,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成绩上不去。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高考试题逐渐趋向于减少试题总量,减少试题计算量,减轻记忆负担,降低对解题速度的过高要求,适当增加背景新颖的主观试题和应用题,将考查重点放在了思考和推理上,面对这种形势,“满堂灌”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数学教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把现成的结论直接抛给学生,好像课堂密度增大了,但事实上,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引起认知冲突,形成一个有效的认知结构;精心设计问题(起点低一点,坡度缓一点,分析细一点,难度小一点,小练习多一点),巧妙创设思维情境,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问题解决、数学思想方法提炼的过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以独立思考和演练,以练带讲,以讲导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节课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密度似乎减小了,但加大了思维活动量,真正落实了“三基”,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口练、脑练、笔练、板演、讨论等),练习的问题要序列化、层次化。我们比较常用的教学模式是:揭示目标编拟题组练中碰壁教师点拨巩固深化引导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