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2 市小学科学优质课教案
二小 陈素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音量与音高的科学概念,通过观察比较,认识音量由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音高是由振动快慢决定的。
教学难点:
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声音的变化。
教学材料准备:
1、为每组准备:1把钢尺、2个同样的杯子里面装有不同量的水、1根橡皮筋、1根小棒、3张实验记录单。
2、教师准备一个小鼓、一个乒乓球、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乐曲《孤独的牧羊人》
2.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
3.引言:这首曲子动听,声间富于变化,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声音的变化》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出示小鼓,用不同的力量分别敲击出强音和弱音,让学生分辨有何不同。
2.教学音量的概念、单位。
3.让我们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感受一下声音的强弱。
4.猜测影响声音强弱原因,学生交流想法。
5.师出示实验步骤。生讨论实验注事项。
6.学生利用直尺进行实验,师巡视指导。
7.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振动的幅度大时声音强,振动幅度小时声音弱。声音的强弱与振动的幅度有关,板书。
三、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
(一).认识声音高低的变化
1、请一位同学用口风琴分别演奏强弱不同、高低不同两组声音,请学生分辨不同,学生马上会发现第一组音强弱的不同。师问:第二组音有什么不同?
2.每组一位同学用口风琴发高低不同两种声音,相互描述高音、低音。
3.师与学生共同总结音高的概念,并板书。
(二)观察比较2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教材所示的2个杯子,问:如果用小棒敲击,发出的声音会一样吗?
2.生讨论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
3.师提示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教室内保持安静,填写记录单)
4.学生实验,继续填写记录单。
5.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三).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我们已经知道声音强弱与振动幅度有关,你想过音高什么因素有关呢?
2.学生猜测。
3.要想验证我们的猜想还是要进行实验。如何来做这个实验呢?
4.师演示并强调注意事项。
5.学生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
6.汇报,分析实验结果。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并板书。
四、拓展
装有不同水的水杯,皮筋的松紧不同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那么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探究。
附板书:
声音的变化
声音的强弱 音量 分贝 振动幅度
强 大
弱 小
声音的高低 音高 赫兹 振动快慢
高 快 水少 皮筋紧
低 慢 水多 皮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