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8 市小学科学优质课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5-01 21:51:34

镇小  郎丽群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2、过程与方法: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准备:钢尺、1根橡皮筋、小鼓、口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振动)

二、探究: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的关系

1.出示小鼓,教师制造一个强音和一个弱音。

2.讨论:这两个音有什么不同?教师:声音的这种轻重、大小的变化,我们就说声音有强弱(板书:强弱)

3.  感受音的强弱:拍手打节奏、唱“do”的强弱音。

4.问学生:怎样能发出强音,怎样发出弱音呢?看来音的强弱与用的力度大小有关系。(板书:用力的大小)那么思考一下:用力的大小怎么会改变声音的强弱呢?(提示:振动)你来猜测一下:可能改变了振动的什么情况?(板书:振动的幅度大小)

5.设计实验。

实验要点:

1)用手掌用力压住钢尺,否则你会听倒尺子与桌面的敲打声,影响判断;用不同的力去拨动尺子,但是尺子伸出的部分要保持一样长;第一次10厘米长,第二次也是10厘米长。

2)实验中认真听、仔细看(看什么,最好的观察角度在哪里?),最后思考听到的和看到有什么不同。

6.  学生分组实验。

7.  交流。

8.小结:原来我们用力的大小改变了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使得声音有了强弱的变化。声音的强弱我们就叫音量。(板书:音量)那么,我们在什么场合下音量要大一点,什么场合下音量要小一点?在以后要合理控制音量。

三、探究: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的关系

1.出示口琴,教师吹高音和低音,讨论:这两个音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像比较低沉、粗的音,我们就说这个音是低音,那种比较尖细、清脆的音,我们就说这个音是高音。(板书:高低)但是在生活中,大家经常是认为声音很响的就是高音,声音很低的就是低音。这是不正确的。声音很响、很轻,是声音的强弱不同,音量不同。

4.启发思考:那么低音就一定是很轻、很弱的吗?(模仿牛叫展示强音)。高音就一定是很响的?(模仿猫叫展示弱音。)看来音的高低与强弱是没有关系的。

5.出示量筒:这四支量筒有什么不一样的?如果我用同样的力去敲量筒口,你认为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会一样吗?如果用高、较高、较低、低来排序,你会怎样排?学生完成预测,师生共同实验。

6.  讨论:为什么水少的量筒发出的声音会比较高呢?

提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我们请牛皮筋来帮帮忙。要点:拉得力度要一样。观察角度:从上往下观察。

7.  交流。

8.  讨论:为什么水少的量筒发出的声音会比较高呢?

9.    导语:牛皮筋在拉紧的同时,发生了哪些变化?(变细、变长)那么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粗细长度有关系吗?

四、总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声音的强弱和高低的变化。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