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21 09:51:45

梧州市旺甫中心小学夏寺分校     谢绣懋

教学内容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0--31

【教学目标】

 1、观察、比较发声物体时的状态,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思考,经历感觉声音、制造声音、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过程。

 2、在观察、描述的活动中,积极思考交流。

 3、会动手制造声音、对发声物体进行观察,知道磨擦、弹拨、敲击、吹气等可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4、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与倾听。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并能从体验中归纳总结出结论。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引发思考,并积极地探究、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钹、音叉、保鲜袋(一人一个)、尺子、小鼓(绿豆、鼓槌)、瓶(内装水)均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觉声音

1、猜谜。

2、课件播放各种熟悉的声音,学生闭眼聆听。(鸟叫声、校歌声、欢呼声、助威声、风声、雨声等)

3、学生交流::刚才你都听到了些什么?感觉怎么样?

4、现场观察: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这些声音之外,还有很多。此时此刻教室里有哪些声音?你还听到了哪些声音?

5、小结:看来你们都是留心生活,爱观察、爱倾听的孩子。是啊,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王国里,声音为我们传递着各种信息。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二、制造声音,观察现象

1、让物体发声。

1)谈话:你能用不同的方法使这个桌上物体(食品保鲜袋、小军鼓、锥形瓶(里装水)、直尺、音钹)发出声音吗?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并注意发声时有些什么发现,包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

同时要注意制造声音时不易用力过猛损坏器材,控制好声音的大小。

2)学生实验。(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不能有说话的声音,仔细观察体验物体的发声,并做好简单的记录。)

3)收拾整理实验器材

4)汇报交流。(重点交流是如何让保鲜袋发出声音的以及发声时的现象。)

2 、身体发声。

1)谈话:现在我们不借助任何物体,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

2)学生实验。

3)汇报交流。

三、提出问题,猜想原因

1、提出问题:我们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物体发出声音,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吗?

小组讨论交流。集体汇报、补充。

2、学生猜想:由此请你们推想物体发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什么?

3、引出问题:大家有的认为物体发声是因为用力,有的认为是物体在做各种运动,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四、合作探究,验证猜想

1、设计实验

谈话: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看法利用钹和直尺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力压而不让物体振动)

2)交流实验方案,补充修改。

3)分组实验

4)汇报交流。(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发现。)

5)现在你认为物体发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交流,举证辩论。

2、利用音叉实验反证

1)谈话:刚才通过验证我们都认为物体发声是因为物体在做各种运动。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轻轻的敲击音叉,观察有什么现象。

2)学生实验。

3)汇报交流。

4)挑起矛盾:看,大家都没有发现音叉在动,但却听到了声音,是不是我们刚才的研究证明有误啊?学生发表意见。

5)演示实验验证。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师演示实验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面,学生观察现象。

你有什么发现,现在你想说什么?

物体发声时的晃动、摇动、荡动、抖动等现象我们通称为振动,由此可以推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6)小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停止物体的振动,声音就立即消失。

五、得出结论,拓展延伸

1、谈话:通过这么多活动,你明白了些什么?

2、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有振动就有声音,振动停止声音就消失。

3、关于声音,你还有什么有趣的新问题吗?

4、齐唱《梦之船》:让我们随着优美的歌声,用心体会振动发声带给我们的快乐。………………………………【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