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 市小学科学优质课教案
五小袁友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过程与方法: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钢尺一把、橡皮筋一根、实验记录纸2张等。
演示材料:3个试管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吉他、木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吹试管,描述听到声音的不同。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使钢尺发出声音。师问:你能让钢尺发出声音吗?学生演示后教师强调注意点。
2.研究钢尺振动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重复3次,并记录在下表中。
表格1
|
声音的变化 |
钢尺的振动变化 |
轻轻拨动钢尺 |
声音较 |
振动幅度较 |
用力拨动钢尺 |
声音较 |
振动幅度较 |
我的发现 |
钢尺振动幅度 ,声音 ; 钢尺振动幅度 ,声音 ; |
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
3.用拍手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三、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一个双响筒,教师敲击后问:它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得出声音的高低不同。
2.师:声音的高低是怎么形成的,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3.探究橡皮筋声音高低的变化。
4.拨弹橡皮筋,再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观察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反复试验,并记录在下表中。
表格2
|
声音的变化 |
橡皮筋的振动变化 |
橡皮筋较松 |
声音较 |
振动较 |
橡皮筋较紧 |
声音较 |
振动较 |
我的发现 |
振动速度 ,声音 ; 振动速度 ,声音 ; |
交流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
四、研究物体的长短或粗细对音高的影响。
1.敲击木琴,研究声音高低变化的规律。
(1)学生预测。
(2)演示验证。
(3)教师小结。
2.拨动吉他上粗细不同的琴弦,声音高低变化的规律。
(1)学生预测。
(2)演示验证。
(3)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