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艺术上册教案
有趣的天气图标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
歌曲:大雨和小雨
游戏——寻宝
二、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大雨和小雨》,以及游戏,学会用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关注。
三、 教具准备:
歌曲《大雨和小雨》的磁带
曲调力度符号的卡片。
四、 课时类型:
新授课
五、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 组织教学: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天气晴朗,有点冷。)
还会有些什么样的天气?(下雨、下雪、阴天、、刮风、下雾……)
2、 歌曲教学:
听老师演唱,歌曲里唱的是什么天气?老师范唱要稍慢,让学生听清楚歌词。
(唱的是下雨,)下什么样的雨?(大雨和小雨)大雨怎么样?小于怎么样?(大雨哗啦拉、小雨淅沥沥)
通过提问,让学生记住了歌词,不必再进行歌词教学。
听歌曲,看看大雨小雨在演唱上有什么区别,(大雨声音大、小雨声音小)怎样唱声音大?怎样唱声音小?(用力唱声音大,用力小声音小。)
教师介绍表现曲调强弱的符号:mf 、mp。
听歌曲,看看歌曲中怎样唱出mf 、mp ?
学生反复听过歌曲后,请你们来演唱一下,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老师加以指导。
活动二:
游戏——寻宝
(1) 宝物设计为表现曲调力度的符号。
(2) 根据曲调的渐强、减弱规律,让学生表演风声的由远渐近。
(3) 相应强弱符号的卡片,并把卡片贴到黑板上。正确找到宝物者即为胜利者。
(4) 教师在活动中及时指导,指点学生正确的表示风声的强弱变化,寻宝者才能找到宝物。
第二课时
一、 教学内容:
绘制天气图标
大自然交响曲
二、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绘画制作天气图标,学会运用色彩、线
条、造型等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大自然中天气变化的关注。
三、 教学准备:
有关天气预报的录像
若干打击乐器
绘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易拉罐、塑料袋、矿泉水瓶等能发出声响的废弃物。
四、 课时类型:
综合课
五、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绘制天气图标
(1)教师播放电视中天气预报节目片段,通过形象的视听材料,引出有趣的天气图标课题(激发学生对天气图标的兴趣)
(2)、师生展开谈话,让学生说说本地区常见的和自己感
受(包括恶劣的天气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出发,便于他们理解和投入,从而加深了人与天气关系的认识。
根据常见的晴、阴、雨、霜、雪、风等天气状况让学生独立进行创制天气图标活动,并将学生创制的天气图标与气象部门统一使用的图标进行比较,在艺术与科学中学习。
生在全班范围内讲解、交流、观摩自己创作的有趣的天气。图标。
活动二:
大自然交响曲
(1)、学生相互交流不同的天气情景会发出哪些声音(重点讨论刮风、下雨时的天气)。
(2)、充分利用学生准备的材料和打击乐器,模仿某种天气中的各种声音。如利用易拉罐、塑料袋、玻璃瓶等器皿模仿打雷或下雨时的声音(学生分组表演,一人模仿雷声,一人模仿雨声,另一人模仿刮风的声音,其他同学根据不同的天气做出相应的反映)。
第六单元 快乐的时钟
教学内容:
1、我的小钟表。
2、时间像小马车。
教学目标:
通过艺术欣赏、表演、歌曲演唱、绘画、制作等艺术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时钟与生活学习的密切联系,并能用形体语言、绘画、以及优美的歌声,来表达自己对小钟表的喜爱之情。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学生最熟悉的钟表入手,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艺术活动,感知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的道理,从而养成惜时、守时、不虚度时光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功能的钟表图片,表现钟表铃声的磁带\用各种材料制作的范作小钟表
学生准备:自己的小闹钟\图工具及钟表模型的制作材料,搜集有关时间的诗歌等文字材料。
课时安排:5课时
小闹钟,我的好朋友
活动一:
1、请学生听着《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进教室。
2、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各种造型和功能的钟表图案,谈一谈钟表的历史变化以及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时钟(事物或图片)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讨论:生活中为什么离不开时钟?
活动二:
节奏练习 :
出示各种节奏,让学生选择恰当的节奏,读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寸金难买寸光阴
① X X X X | X X X |X X X X | X X X ||
② X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X ||
③ X — X |X — X| X — X|X — —| X — X |X — X|X — X|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