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关闭所有内容预览 | 展开所有内容预览
-
《回顾·拓展一》教学设计
[内容预览]
25 | 2009-02-14
A案 学习目标 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
[阅读全文]
-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内容预览]
925 | 2009-02-14
第一课时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
[阅读全文]
-
《藏戏》教学设计
[内容预览]
483 | 2009-02-14
A案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阅读全文]
-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内容预览]
111 | 2009-02-14
A案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
[阅读全文]
-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内容预览]
1184 | 2009-02-14
A案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阅读全文]
-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内容预览]
120 | 2009-02-14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阅读全文]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之一
[内容预览]
237 | 2009-02-14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
[阅读全文]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之二
[内容预览]
81 | 2009-02-1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
[阅读全文]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之三
[内容预览]
17 | 2009-02-14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学习本课7个生字。 有感情...
[阅读全文]
-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之一
[内容预览]
164 | 2009-02-1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迁、鸿、鼎、铭。 2.新词:鸿毛、泰山、寄托、哀思、追悼会、精兵简政、五湖四海。 3.理解重点句、段: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
[阅读全文]
-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之二
[内容预览]
57 | 2009-02-14
教学要求: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热情。 2、结合课文理解“泰山”、“鸿毛”、“兴旺”等双音词和成语“精兵简政&...
[阅读全文]
-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之三
[内容预览]
51 | 2009-02-1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学会本课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朗读课文。背...
[阅读全文]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之一
[内容预览]
166 | 2009-02-14
教学目标: 1、感受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俭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初步培养热爱和敬仰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3、学会本课生字,理...
[阅读全文]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之二
[内容预览]
18 | 2009-02-14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 3.品德目标:培养学生吃...
[阅读全文]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之三
[内容预览]
25 | 2009-02-14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注意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 4.领悟...
[阅读全文]
-
《口语交际·习作三》教学设计
[内容预览]
26 | 2009-02-14
学习目标 1.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
[阅读全文]
-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
[内容预览]
16 | 2009-02-14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 2.积累革命诗歌。 3.推荐好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ldquo...
[阅读全文]
-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之一
[内容预览]
30 | 2009-02-1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文章第二至八自然段 三、教...
[阅读全文]
-
三年级上册第10课《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内容预览]
149 | 2008-11-18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0课《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和内容都比较浅显。课文讲了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采访和照相。...
[阅读全文]
-
《丑小鸭》教学设计
[内容预览]
87 | 2008-11-18
《丑小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8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丑小鸭之所以变成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 2、...
[阅读全文]
-
《矛与盾》教学设计
[内容预览]
712 | 2008-11-18
《矛与盾》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大家曾经学过寓言,知道寓言往往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古代寓言更是寥寥数语便能表情达意。今天咱们就跟随古代思想家韩非子一起到两千多年前...
[阅读全文]
-
《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内容预览]
23 | 2008-11-18
在理解与感悟的基础上使知识得到升华 《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设计分析: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考虑到既要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所了解又要在复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于是我将课设计了四大环节:回忆内容、...
[阅读全文]
-
《梅花魂》文本分析及教学设计
[内容预览]
242 | 2008-11-18
《梅花魂》文本分析及教学设计 虽然我以前不止一次教过这篇文章,但今天站在读者、作者学生的角度来分析文本、解读文本还是第一次。尽管是第一次,我还是认真的将课文读了一遍又一遍, 一读文本,站在读者的角度 ...
[阅读全文]
-
《窗前的红气球》课堂实录和点评
[内容预览]
1492 | 2008-11-18
《窗前的红气球》课堂实录和点评 宁 夏 吕淑萍老师《窗前的气球》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22课 课前交流 师:孩子们,咱们大人初次见面要握握手,我们初次见面,来跟老师拍拍手,就算认识了。(绕...
[阅读全文]
-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内容预览]
581 | 2008-11-17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丹阳市前艾中心校马良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2、围绕主线,紧扣关键词句,深入感知人物形象,感受了不起的父与子,感悟真挚的亲情。 教学重点:...
[阅读全文]
-
《美丽的孔雀》教学教案
[内容预览]
48 | 2008-11-17
美丽的孔雀 教学目标: 1.根据孔雀羽毛的特征设计花纹或花边。 2.学会用点、线、面组成花纹图案,感受图案的装饰美感。 3.培养学生对美术设计的兴趣。 教材分析: 美术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
[阅读全文]
-
《少年闰土》教学案例
[内容预览]
112 | 2008-11-16
《少年闰土》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背诵第一自然段。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3、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和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阅读全文]
-
课堂评比教学设计 29 掌声(第二课时)
[内容预览]
1209 | 2008-10-27
“人人一堂优质课”课堂评比教学设计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五册 29掌声(第二课时) 吴妮娜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到掌声是爱,是鼓励,是信任……是本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我在教...
[阅读全文]
-
《葡萄沟》教学设计
[内容预览]
126 | 2008-10-27
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
[阅读全文]
-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
[内容预览]
74 | 2008-10-2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2.了解课文讲述的三种生物共栖现象,弄清共栖的原因,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引入:先请同学们与老师一道进入奇妙的动物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