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第四课《春天来了》教学课件
《春天来了》
兰塘小学 叶 佳
教学内容:
1、聆听一组“春”的作品。
2、表演《郊游》。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有关“春”的作品,感受“春”的意境,并开展想象、联想,即兴创作
以“春”为主题的音乐活动。
2、用快乐的情绪演唱《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表现歌曲。
教学理念及思路:本课以“寻找春天——感受春天——表现春天”为主线,将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春天。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审美体验的作用,并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来展开教学。在内容安排上试图发掘教材内涵,往深度提炼教材,加大教学容量,利用音乐学习的魅力来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听觉的参与,引导学生听有所得,并在反复听赏中引导学生全身心地融入音乐,体验情感。
课前准备:布置教室,收集标志卡片 和春游的照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课前准备 |
动手布置教室。 |
自由律动 , 进入教室。 |
激发兴趣,在视觉上让学生去感受“春”。 |
|
寻 找 “春” |
欢迎来到音乐会,今天你有特别的感受吗?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寻找春天? 贴音乐标志: 播放图片“春”。 (图一)边欣赏边描述:春天来了,万物都苏醒了,小草在春姑娘的唤声中钻出来了。春天美不美? 师根据学生的成语画春天——画春。 多美的春天啊! |
学生兴致勃勃:今天音乐教室里特别漂亮。 我们的教室看起来有春天的气息。 我感受到春天来了。 看春天的景色。 画一幅春天的图。 听许多鸟叫声。 寻“春”:看春天、画春天、说春天、听春天、唱春天、表演春天。 欣赏一组“春”的图片——看春。 (图二)学生描述:青蛙也醒了,欢快地“呱呱”地叫了起来,小河也发出了“丁冬丁冬”的流淌声。春天真美! 说有关“春”的成语——说春: 春暖花开 春雨绵绵 鸟语花香 春回大地 春风得意 百花齐放 |
创设一种愉悦,诗情画意的教学氛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引出:能通过“看——说——听——唱——演”一系列活动来感受春天,师生共同寻找春天。 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自由想象,表达情感。 强调音乐与文学作品的共性。 |
|
感 受 “春” |
播放音乐,提出欣赏要求,简介作品。 《小雨沙沙》:要求在自己的小组中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春天的音乐。聆听律动,师巡视,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赞赏的提示。 |
欣赏音乐作品——听春。 歌曲《春晓》、《小雨沙沙》、《嘀哩嘀哩》,感受春天的音乐。 能说出歌曲的名称,也能轻声跟唱。 分组合作,随音乐即兴表演《小雨沙沙》。 说出对“春”的感受: 春天的小雨真美。 春天,生机勃勃。 仿佛听见了小鸟唱歌的声音。 春天里,小朋友很快乐! |
通过聆听熟悉的有关春天的歌曲,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对音乐表现的春天有更直观的理解。 不在于表演的好坏,只在乎让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来。 欣赏作品是为了再次激发创作灵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创作以“春”为主线的音乐意境,可以表现春景,也可表现春天里人的心情。 |
|
表 现 “春” |
引题:这么美的春天,你最想做什么? 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吧!播放歌曲《郊游》。 问题:郊游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有什么感受? 投影学生春游的照片。 指导学生理解歌曲内 容。 再次播放歌曲《郊游》,指导跟钢琴演唱歌。 指导学生练习较难的第三,第四乐句。 指导学生按进行曲速度演唱歌曲。 指导进行歌曲处理,提示学生从生活经验去感受。 指导学生编创歌曲, 如何来表现郊游时的快乐情绪。 评价学生的分组活动和表现。 |
说说自己在春天里最想做的事:我想唱歌。 我们一起去野外上音乐课。 完整地聆听歌曲《郊游》,说说郊游时的心情与发现:手牵着手去郊游,心情愉快。 观赏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美丽景色。 观看自己春游时的照片。 有表情朗读歌词。 复听歌曲,听唱法学会。随琴声演唱歌曲。 重点练唱第三,第四乐句。 随钢琴按进行曲速度演唱。 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愉快地、轻松地。 小组合作,设计如何表现歌曲《郊游》。唱一唱、念一念、演一演。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表现歌曲《郊游》。 评价同学的表现。 展示。 |
从春天的话题引到学习歌曲《郊游》。 从听觉入手,引起学习的兴趣。并感受歌曲的情绪、特征。 通过观看自己春游时的照片,体验春游时的感受。 理解歌曲内容,体验郊游时的情感。 为歌曲的学习打好基础,歌曲学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歌曲的处理通过讨论、唱一唱、试一试选出最佳方案。 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与合作能力。 让学生敢于创造,敢于表现。 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现。 带着“春”的愉悦情绪下课。 |
课后反思:
本课在表现个性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为主,从而使学生体会合作的乐趣,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学的设计要与课堂的实际相结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处理。注意引导,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以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等多方面。将音乐课提升到,以参与为主线,以体验、感悟为核心,以创造为升华,是这节课的理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