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听,谁在唱歌 苏少版一年级音乐word教案
第二单元 听,谁在唱歌
单元 |
第二单元 听,谁在唱歌 |
课时 |
第一课时 |
备注 |
|
教学内容 |
1、 听:《听,谁在唱歌》 2、 唱:《动物说话》 3、 动:跟着音乐学一学做一做 |
|
|||
教学目标 |
情感目标 |
在生动活泼的音乐中,体验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产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
|
||
能力目标 |
能注意集中的聆听音乐,尝试用体态语眼言来表现 |
|
|||
技能目标 |
能整齐的演唱《动物说话》,会用模仿的方式尝试创作歌词片段。 |
|
|||
课前分析 |
教材分析 |
本课以“听”贯穿全课。旨在 引起对音响和音乐的探索兴趣。 |
|
||
学生分析 |
生活积累的不足,需要老师的帮助 |
|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
|
(一)、《听,谁在唱歌》 1、 听,录音机里都是自然界中动物“唱歌”的声音。你能听出来吗? 2、 你能来模仿吗? (二)唱:《动物说话》 1、 音乐导入:老师要带大家去农场看看。 2、 有那些小动物? 3、 范唱 4、 听唱法进行歌曲教学 (三)动:跟着音乐学一学做一做 与前两项结合进行。 |
1、 听各种动物的唱歌声。 2、 说出各种动物的名称。 3、 向老师和同学表演模仿一下。 1、 模仿老师范唱中的小动物。 2、 即兴扮演小鸡、小鸭、小马。 3、 歌词创编 |
|
||
教学后记 |
|
单元 |
第二单元 听,谁在唱歌 |
课时 |
第二课时 |
备注 |
|
教学内容 |
1、 唱《你听,什么唱响了》 2、 动 我的创造 |
|
|||
教学目标 |
情感目标 |
初步养成主动倾听音乐的习惯,并乐意与他人合作。 |
|
||
能力目标 |
“问”与“答”,“领”与“齐”的部分能准确切入。 |
|
|||
技能目标 |
参与游戏后能分辨常见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
|
|||
课前分析 |
教材分析 |
以“乐器歌唱”为主要内容,教学活动都围绕乐器音色的识别与模仿展开。 |
|
||
学生分析 |
由于教学内容单一,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活动设计就显得特别重要。 |
|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
|
一,导入新课 1. 准备一只口袋,将各种打击乐器藏在里面,避开学生视线驱除某一件出来。 2. 介绍打击乐器的名称,将音色相近的乐器放在一起比较。 二.学习歌曲 1. 教唱《你听,什么敲响了》 2. 完整演唱 三.我的创造 1. 出示图形图 2. 欣赏现成的图形谱作品和著名画家声音创作的作品,拓展学生的思路。 |
1.说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2.比较不同音色,并模仿。 1. 唱歌词 2. 完整演唱歌曲 3. 分组围成小圈用打击乐器伴奏。 1. 猜猜是哪件乐器发出的声音 2. 分组设计双响筒,三角铁和串铃的图形谱。 3. 小组设计,说说自己的思路。 4. 选出优胜组进行小组展示。 |
|
||
教学后记 |
|
||||
单元 |
第二单元 听,谁在唱歌 |
课时 |
第三课时 |
备注 |
|
教学内容 |
唱:《小小音乐会》 动:音乐游戏《红灯,绿灯》 拓展:生活中“红绿灯,安全教育。 |
|
|||
教学目标 |
情感目标 |
体验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 |
|
||
能力目标 |
在活动中显现出探索的精神与合作的意识。 |
|
|||
技能目标 |
能整齐的演唱《小小音乐会》,并能用动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在红灯绿灯的游戏中,获得跟着指挥信号起止的灵敏反应能力。 |
|
|||
课前分析 |
教材分析 |
交通知识的教育贯穿在红灯绿灯的游戏中。 |
|
||
学生分析 |
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怎样与音乐课堂规接轨。 |
|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
|
(一) 组织教学 (二) 新课导入 1、根据歌曲制作一个场景帮助孩子理解歌曲、表现歌曲。 2、用听唱法来进行教学 3、你还想邀请那些小动物、携带那些乐器来参加我们的音乐会呢? (三) 红灯绿灯 1、 用硬板纸做成红绿灯。 方案一:小小交警 红灯停绿灯行 任选一首二四拍的歌曲,老师弹旋律。请一位学生作小交警,其余跟在后面,走小碎步。走各种队形。眼睛注意“交警”的指挥。红灯停,绿灯行 方案二: 全体学生围成一个大圈,边走边唱《动物说话》或《小小音乐会》,一个学生站在圈当中,手拿小旗。一红一绿。指挥全班。 |
1、 听范唱 2、 学歌曲 3、 听听潘振声创作的其他歌曲。 如:《一分钱》《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4、 在游戏中。当老师举起绿灯时,学生就要唱出声来,当老师举起红灯时,学生就要唱在心里。(非常有效的内心听觉游戏) 5、表演 |
|
||
教学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