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春来了 苏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苏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春来了
利港实验小学音乐组
单元目标:
1. 通过欣赏木琴独奏《小松树》,了解木琴的音色,感受到乐曲的情绪,在聆听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2. 能熟练地演唱《再见吧,冬天》、《小小雨点》、《我和小树来比赛》,能体验到三拍子和二拍子歌曲的节拍感;学会用轻柔的声音演唱优美、抒情的歌曲,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活泼、欢快的歌曲;认识并会书写简单的节奏谱。
3. 能利用打击乐器或自编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并在尝试、实践的过程中,初步领悟到音色、音高、力度、速度等要素在塑造不同音乐形象时所起的重要作用。
4. 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创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得到增强,与伙伴团结协作、共同探索的意识更为明确。
单元重点:学唱歌曲《再见吧,冬天》、《小小雨点》、《我和小树来比赛》,欣赏木琴独奏《小松树》,表演集体舞《小树快长高》,以及节奏创编《小雨点》等系列音乐活动。
单元难点:通过人文活动的组合,贴近学生的生活,能使学生通过音乐体验,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形成环保意识;让学生通过听、唱、动、思、编等活动增强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课时安排:
课时 听 唱 动 拓展
第一课时 学唱《再见吧,冬天》 歌词创编《冬天与春天》 欣赏以“春天”为主题的各类艺术作品
第二课时 学唱《小小雨点》 节奏创编《小雨点》
第三课时 木琴独奏《小松树》 学唱《我和小树来比赛》 集体舞《小树快长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唱:《再见吧,冬天》
2.动:歌词创编《冬天与春天》
3.拓展:欣赏以“春天”为主题的各类艺术作品。
教学目的:1.通过学唱《再见吧,冬天》体验三拍子的节拍感,学会用轻柔的声音演唱优美、。
抒情的歌曲。
2.能尝试创编歌词,激发创作欲望。
3.通过欣赏有关“春天”的艺术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材分析:《再见吧,冬天》
这是一首优秀的儿童抒情歌曲,旋律流畅、优美。全曲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一段体结构,三四拍子,大调式。歌曲前三句节奏完全一样,第四乐句略有变化。由于相同的节奏较多,学生学唱容易掌握。全曲一共四句歌词,而“再见吧,冬天”这句歌词就重复出现了三次,前三句有个递增的旋律“3 1 5 1”、“3 1 2 2”、“3 1 4 4”,表现出小朋友对冬季恋恋不舍的心。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体验三拍子的节拍感。
教学难点:创编冬天与春天的歌词并填入歌曲唱一唱。
教学过程:
一、 趣味律动,带入情境。
生听《雪花飘》的音乐律动进教室。
师:同学们,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冬天已经过去了。百花齐放。生机盎然的春天就要来临,让我们一起来跟冬天说一声再见吧。(师放《再见吧,冬天》的范唱音乐)
师生齐说冬天再见,再见吧,冬天!
二、 听读唱编,学生歌曲
师:老师想在音乐声中唱着跟冬天说一声再见,请你们听听看,好不好?
师随《再见吧,冬天》的伴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一遍。
师:请你们也在音乐声中跟冬天说再见吧。
生:齐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一遍。
师:老师还想唱着歌跟冬天说再见呢,不过要请你们用身体语言来给老师伴奏。
师唱歌曲一遍,生或拍手或拍肩或摇动身体随三拍子音乐伴奏。
三、用分句模唱的形式学唱歌曲。
第一遍学生跟唱
第二遍学生跟师边唱边做柯达伊手势
设计意图:将柯达伊手势渗透到新歌教学中去,一来能迎合低年级学会好动模仿的特点,使他们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不感到枯燥,二来能帮助他们唱准音高。
4.听辨乐句,继续学唱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我唱三句不同的“再见吧,冬天”请你们分别用相应的手势告诉我,你听到的是哪一句。
师奏唱,生用手指表示
设计意图
在继续巩固学唱歌曲的同时,既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兴趣,又渗透了听辨的训练。
5.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并启发学生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同时加上声势动作,加以伴奏。
6.请学生分组加上打击乐器和伴奏词再唱一遍歌曲。
二、歌词创编
师:我们和冬天说了再见,那也要和冬天相关的事物说再见,老师还想和冰雹说再见呢——再见吧,冰雹!
你想和谁说再见呢?
生:狂风、棉袄……
师:春天就要来到了,你希望什么快乐呢?你能把自己创作的词填入歌曲唱一唱、跳一跳吗?请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教师设立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最佳组织奖等各种奖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在自由、平等的空间最大限度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三、 拓展欣赏
教师展示有关“春”的各类艺术作品
如“春耕”的剪纸,春天的美景图,各种不同字体的“春”的书法作品……
设计理念: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由此提升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
四、 教学延伸
师布置作业请学生也回去搜集有关春天“主题的各类艺术作品,下堂课共同展示介绍、相互评价。
设计意图:将教学从课堂中延伸到课堂外继续培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小小雨点》
动为〈小小雨点〉创编不同的打击乐伴奏型。
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小小雨点〉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
2.通过用自制的打击乐器设计不同的伴奏型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与创新能力。
教材分析:歌曲《小小雨点》是根据童谣创作的歌曲,二四拍,大调式,复乐段结构。旋律以分解主三和弦和分解属三和弦为主,流畅、易掌握。全曲有四个乐句,第一、二乐句几乎相同,只是在结尾处稍有变化。歌曲旋律简洁明快、充满活力,描绘了小雨点从天空落下时田野和花园里的情景。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打击乐器创设不同节奏的伴奏型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 猜谜语导入:三人同日见,百花齐争艳。 ( “春”字 )
师贴出大写的绿色的“春”字于黑板上
二、 请学生说说找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