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土拨鼠》教学设计(第一教时)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4-04 14:48:24

 教学内容:

1、学唱《土拨鼠》

2、三声部训练

教学目标:

根椐新课标对六年级的具体要求,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由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用悠长平稳的气息,柔和连贯的歌声,唱出主人公对土拨鼠的怜爱和亲切的情感,体会流浪者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2、通过对歌曲谱面的分析、比较,了解歌曲的结构特征及表现元素。提高自学音乐的能力。

3、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三声部训练,接触三声部的演唱方法,感受多声音乐的表现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歌曲的音乐元素,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音乐的表现形式。

2、通过音乐的感受、分析、欣赏及乐器辅助自学歌曲。

设计意图:

根据新教材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等基本理念,在“三声部训练”这个必要的铺垫之后的重点新歌教学中,我设计了

  1、介绍歌曲背景,激发审美动机,形成初步印象。

  2、音乐分析对比,获得音乐技能,展示表现形式。

  3、了解音乐表现,感受音乐形象,审美情感升华。

三个主要教学环节,主要是为了突出六年级的特点,在审美上培养学生热爱优秀音乐作品;在情感上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培养团结合作能力;在知识与技能上培养学生自学、终身学习音乐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三声部综合训练

1、欣赏教师弹奏交响曲《念故乡》片断,听完之后谈一谈这首作品的情绪及音乐表现。

2、出示三声部综合训练题,在教师的伴奏下用竖笛视奏主题。

3、在教师的伴奏下分两小组用竖笛视奏二、三声部。

4、师生共同合作演奏《念故乡》。

二、学习歌曲《土拨鼠》

A)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歌曲简介:土拨鼠、歌德、贝多芬

2、听录音范唱,学生各抒己见,谈感受。

3、朗读歌词,进一步体会感情,并用V作标记。

B)分析歌曲,合作自学

1、看谱听老师弹奏《土拨鼠》旋律,找出歌曲构成的主干音和结束音。

教师小结:旋律主干音是6 1 3,并且以6结尾,这样一类的歌曲通常被称为小调歌曲,演唱情绪抒情、优美。

2、用竖笛视奏歌谱,分析歌谱特点:

歌曲开始,歌曲结构,乐句异同

3、以小组为单位,抓住歌谱特点,通过唱词,视谱,视奏等方式合作,自学歌曲。

4、全班齐唱歌曲。教师帮助纠正错误。

C)表现歌曲,抒发感情

1、欣赏歌曲《土拨鼠》,进一步体会感情。

2、讨论:(1)怎样通过力度、速度和情绪的对比唱好乐句和不同乐段。(前一段旋律比较平稳、感情比较平静,后一段旋律上行,情绪显得较激动。)(2)如何运用力度来演唱歌曲的高潮部分,恰当的表现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前一句用稍强的的力度来表现对家乡的思念,后一句用稍弱的力度来表现那种无可奈何的心情)

3、完整的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三、本课总结,布置作业

1,有表情背唱歌曲。

2,收集作曲家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四、教后反思

儿童所富有的对艺术的强烈好奇心、奇特的想象力、丰富的创造性,甚至就连伟大的艺术家有时也会自愧不如。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一件属于师生共享的艺术品,双方不是一种艺术家与观众的关系,而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音乐教师不能把自己确立为唯一的标准,而是让学生提出问题,主动思考,鼓励学生亲自探索与切身体验。对学生的音乐活动、音乐行为、音乐作品,音乐教师持以欣赏者的态度,教师的“与生同乐”、可亲可敬的参与行为,永远伴随着鼓励和关怀的欣赏,是学生最需要的,对学生的学习也是最有利的。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