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荡秋千》教学理念及设计
义乌市保联小学 朱健珍
教学理念及设计意图:
《荡秋千》是一首曲调活泼跳跃,节奏明快,反映仡佬族儿童生活情景的童谣。它反映了仡佬族儿童在秋千上陶醉地、自由地飞荡时的情景! 本课教学以“秋千”为线索,以仡佬族的民族风情和“荡秋千”的乐趣为教学的链来贯穿整堂课。把教学的内容有序的整合在这条线上,让学生在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感受和表现音乐。同时,体会仡佬族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情境教学是本课的主要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声音和音乐,画面、氛围等全方位地感受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引导学生用体验式学习音乐。
教学内容:
1、聆听朝鲜族儿歌《荡秋千》
2、学唱仡佬族儿歌《荡秋千》
3、简单介绍流传在仡佬族被称为“戏剧艺术活化石”的——地戏
一、教学目标:
1、在聆听、表演等音乐活动中,感受歌曲情绪,并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能用愉快的情绪,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荡秋千》,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的舞蹈性,随音乐快乐地表演。
教学方法:体验参与、情境诱发 、自组合作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机、歌曲磁带、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朝鲜族《荡秋千》进教室
律动 教师带学生随朝鲜族《荡秋千》音乐进教室
随音乐律动
设计意图:使学生尽快进入轻松活泼的音乐课氛围当中,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二、准备(铺垫)
音程练习
1、看音程初步了解这是中国的民族调式
2、练习单音、音程
3、在音阶上学习:5 56 5 6
4、观看荡秋千录像
5、教师简单介绍仡佬族的风土人情
设计意图: 运用直观教具将把音程练习同游戏“荡秋千”联系起来,把学生导入特定的情境之中,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使教学始终贯穿一条主线。
三、学唱、表演《荡秋千》
A听一听
B读一读
C唱一唱
1、初听歌曲《荡秋千》。
2、教师范唱《荡秋千》,学生律动,并加入语言节奏:
如: 嘎 吱 嘎 吱
3、有感情地读歌词
4、师生合作。用接龙的方式演唱歌曲(提示八分休止符的演唱)
5生生合作。用接龙的方式演唱歌曲
6、指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荡秋千》
7、学唱《荡秋千》歌谱。
8、小组合作表现歌曲。如:为歌曲加入引子和尾声。
设计意图:通过欢快、活泼的音乐和简单有趣的动作,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了浓浓的音乐气氛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有一个初步的印象。鼓励学生自己识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拓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