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课时)
在再次听取意见之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又一次的调整,并在全区进行了一次公开教学。由于专家、同事的及时指导和授课教师对几次教研活动的消化、反思,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良好。在课堂上,我以“主体互动——自主发展”作为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将教学目的和要求尽可能的隐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不断探究,引导学生完成了解父母→理解父母→欣赏父母→关爱父母→感激父母→感悟感恩的认知过程,从而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丰富自己的道德与社会性情感,锻炼和增进学生的社会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课堂上,我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们传授着社会知识点及社会技能点,如了解中国传统 “酒满敬人,茶满伤人” 的习俗、如何合理的做家务等等;老师循循善诱,使学生们没有因为夸爸爸赞妈妈而出现互相攀比、互相炫耀的现象,而是将父母的社会性得以很好的体现,“我有一位光荣的人民警察爸爸”、“我有一位有孝心的好妈妈”、“我有一位能干的公司经理爸爸”、“我有一位勤劳的好妈妈”、“我有一位热情好客的爸爸”、“我有一位善解人意的妈妈”······无论家长从事何种职业,或平凡、或伟大,当全场掌声为他响起时,学生的脸上无不露出骄傲和自豪的神情!课堂上,老师、家长、学生三者互动,课堂内外亲情弥漫。学生一句有趣的问答引得全场哈哈大笑;家长一句真情的告白引得全场潸然泪下,家长的一句肺腑之言让学生面露羞涩,学生的一句赞美之词让家长热泪盈眶······在这里,每一个笑脸都是由衷的,每一句赞美都是真诚的!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教育培养未成年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体能健康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天真无邪的孩子是一张白纸,可塑性很强。如何保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家长、学校负有第一责任,全社会也都有责任。新课标实行以来,掀起了教育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革的热潮。新理念的树立、新课堂的构建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我们北斗小学致力于“学习新理念,走进新课堂”的研究和“品德与社会、班队活动一体化课堂教学研究”,为的就是在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我作为学校课题的实验教师,更将不遗余力地致力于德育教学研究,在新的课堂中获取更多的养料,在一次又一次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提升理念、不断的大胆创新、不断的深入研究、不断地提高质量。在今后的教学和工作中,积极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合格公民而尽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