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三单元第7课第2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学科:政治
学段:高中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模块:必修2
课题: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作者:琼海市嘉积中学 何薇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教学依据
本框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内容目标第三单元第十条中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编写,要求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在解决、处理民族问题上充分显示了其优越性。
本框共有三目。第一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了解和认识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性。第二目"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阐述民族区域制度的含义,自治机关的含义,以及自治权的范围;其次简析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第三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从四个角度分析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本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学生认知的缺乏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收集材料的能力,教师可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扩展眼界,并引导学生把所收集资料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从而更好理解本框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2、理解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二、能力目标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看待、评价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长期的实践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大政治优势,使学生理解并拥护这一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的历史责任。
重点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收集我国五个自治区现阶段基本情况,了解前南斯拉夫被黑山共和国和塞尔维亚共和国取代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在海南被称为"芒果之乡"的是哪个地方吗?(昌江)那有哪位同学知道昌江这个地区完整的行政区域称呼是什么吗?(昌江黎族自治县)为什么会称呼为昌江黎族自治县呢?是因为有黎族同胞居住在那里,所以就叫黎族自治县吗?那为什么其他有些市县也有少数民族同胞居住,行政上的称呼却和它不一样呢?比如海口某些地区也有少数民族同胞生活,却不能实行自治。少数民族自治的区域和其它行政区域的差别就只在称呼的不同吗?这些问题等咱们学完这一课大家就了解了。
二、学习新课
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6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教师点评: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重要意义。看来昌江黎族自治县这个称呼可是我国法律给予的,是有法律保障的。
2、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阅读教材内容,思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教师点评:这里,我们就明确了,为什么有些地方也有少数民族同胞居住,却不一定就能叫做自治区、自治州或者自治县。要设立自治,得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一般这些聚居的地方对于他们都是长久居住的地方。我们可以结合我国的地图来观察一下(指导学生观察教材78页的中国地图,看看民族自治的布局与我国的少数民族分布基本上相适应)
(3)自治机关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教师点评:就像我们的省政府省人大,市政府市人大一样,自治区域正是通过自己的自治机关,也就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来对本地区进行管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4)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阅读教材第77页图表的相关链接,看看自治机关有哪些自治权?
教师点评:主要有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等。这说明国家从法律上所赋予自治区的自治权,其范围与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和民族利益都反应在自治权上。正因为国家如此坚定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所以我国的少数民族区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给学生观看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的相关图片)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阅读教材第78页专家点评内容,并请同学介绍我国自治区的现状以及前斯拉夫被黑山共和国和塞尔维亚共和国取代的过程。思考在民族问题日益尖锐的今天,为何我国各民族能够长期和睦团结发展?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教师点评:从地图上看,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相当一部分为我国的边境,要想国家领土完整,边境安全,少数民族的力量和支持不可缺少。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国家行民族区域自治,给予各民族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各民族团结一致,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把热爱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感情结合起来,自觉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前面我们通过图表已知道国家所给予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治权范围与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这就保证了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满足了个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