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4-22 09:38:50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学科:政治

学段:高中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高二

课题: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作者:白沙中学 王小翠

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的含义、表现及其影响、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能力目标
结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体会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难点:传统文化在今天。
三、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及其课件
五、教学过程
师:我们都知道,11月16日至18日,2008年(第九届)中国海南岛欢乐节在文昌市举行。为突出海南特色、文昌特色,本届欢乐节中融入了更多独具特色的海南元素,使这些本土文化在海南岛欢乐节上大放异彩。

问:同学们知道在欢乐节里有哪些特色的节目吗?

生:

"竹竿舞"、儋州调声"、"琼剧"、"文昌鸡","东山羊"等,这些海南人民耳熟能详的名词,变身为花车及游演方阵来到欢乐节上,令人们倍感亲切。

导入新课
(一)、情景导入

竹竿舞音乐。竹竿舞是传统的民族舞蹈,至今仍深受人们喜爱。(或:图片 "竹竿舞"、儋州调声"、"琼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今天开始学习第四课第一框题《传统文化的继承》
(二)、学习新课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什么是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分组讨论: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
(师生探究)
1、传统文化继承的集中表现

图片:(中秋赏月和月饼、古代典型建筑物、传统文艺作品、传统思想)。

(学生探究活动:列举出相关的例子,分别从含义、影响、地位三个方面探究)

师生共同:(概括传统文化集中表现)传统文化继承集中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 (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 传统文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 (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

2、传统文化的含义。

师:通过这些事例的分析和知识的归纳,同学们是否清楚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学生回答: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师:从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师:从传统文化对我们多方面的影响,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继承性,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这充分说明文化具有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一则材料,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

展示图片:(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

师:你能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进行简单的介绍吗?

生:(略)

教师:总结。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同时又展示了当代中国的动感和活力,还反映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远的主旨和精神风貌。

会徽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艺术和传统思想,在传承中一直保留着基本特征而延续至今。因此,我们说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进一步解释)但是,也应该看到它的具体内容会因时而变,会徽就是将保留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感。所以,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简言之,传统文化具有--

生:相对的稳定性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师:(进一步进入第二个特点)会徽从传统艺术和传统思想的角度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所以引起了广泛的认同,这又说明了传统文化具有--

生:鲜明的民族性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过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民族性的特点,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会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2、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视频:(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片段)

思考:古代"和"字到现代"和"字的演变说明了什么?这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有怎样的作用?

生:(略)

师生共同总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传统文化中强调的"贵和"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谐社会中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因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如果传统文化能够栓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会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而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则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

可见,传统文化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

就这个结论,同学们能否再列举几个例子?

生:(略)

引导:(教师归纳)
(1)顺应社会的变迁,传统文化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们成长的消极作用

过渡:(设问)传统文化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那么,我们应当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呢?

(三)、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图片材料:海南"公期"节日

问:对我们海南"公期"这样的传统节日大家能不能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引导:对"公期"节日里,哪些部分是精华,哪些是部分糟粕?
(学生思考)

(教师归纳)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学生讨论)怎么理解"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生:(略)

(教师归纳)要经过具体的分析过程,赋予传统文化时代精神,让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师: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教师归纳:(略)

学生活动:归纳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意义。

(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
(五)课堂巩固

(六)课后探究:
请同学们选择海南文化的一个侧面,谈谈它在今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评价与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很清晰,围绕什么是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及及怎样继承传统文化,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而展开。在情境设置方面,选择与学生实际结合紧密的典型材料如:具有海南特色的传统习俗、海南"公期"节日、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儒家思想等。由于教学内容是讲述传统文化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运用,本节课把重点放在情感目标上,重点引导学生认同我们的传统文化,同时认清传统文化的现状,面对传统文化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态度,并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