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 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4-22 09:53:59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学科:政治

学段:高中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高二

课题:必修3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 传统文化的继承

作者:海南华侨中学   方华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

第一课时  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传统文化的含义、理解文化的继承性,传统文化继承性及其表现、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能力目标: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本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辩证观察和认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我国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传承古老文明的意义,做自觉地文化传承者。

[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所享有的文化既是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结果,也是我们继承和积累传统文化的历史过程。而传统文化是各族人民世代长期积下来的,那么这些文化是如何继承和发扬的呢?这要从传统文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来体验感悟。这节课我们就从传统习俗、建筑、文艺、思想等方面来感悟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讲授新课]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习俗的继承

以春节为例,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简要介绍春节的来历:

除了刚才中国的春节,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你还知道我国其他传统文化吗?

(学生回答,同时展示反映传统文化的各种图片)归纳总结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

以四合院为例,请同学们看图片

简要介绍四合院的来历,和其中展现的传统文化,归纳总结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

展示相关传统文艺图片(书法、绘画、戏曲等)

    归纳总结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

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归纳:毛泽东的话表明了对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道德观念等传统思想继承的重要性。这些思想经过几千年发展,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有重大影响。

通过以上关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分析,能否结合教材概括出传统文化的含义?

5.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就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相对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是母文化或本土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它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

大家从含义中试着找到传统文化的一些特点?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历史性)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继承性、现实性)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稳定性)。而且由于传统文化是本土文化,是人们长期共同生活的积淀,所以带有自己民族的特色(地域性和民族性);传统文化既存在于历史中,也存在于现实中;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一起总结一下。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文化经过不同时代仍然会保留着原有的基本特征,其核心内容是不容易改变的,比如: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和为贵""天人合一"等,其中的"和""合"思想,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和"的思想,传统文化在保持基本特征不变的同时又根据时代发展和实践的需要赋予了新的内涵,所以传统文化具有

(1)相对的稳定性

各民族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中,由于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又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性。而作为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世人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会徽和吉祥物福娃的设计问世蕴含着古老的中华文化。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不同角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两岸情节)

(2)鲜明的民族性

(3)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要看他能否与时俱进,如果能,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会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则会起阻碍作用。

既然,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既可能起积极作用,又可能起消极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呢?

三、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探究活动:对于传统文化有人认为是包袱,有人认为是财富,你怎么看?能否运用具体事例证明你的观点。(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传统文化的性质有好坏之分,不同性质的文化影响也不相同,我们要批判的继承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吸收继承传统文化中优秀成分,对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部分继续发扬,剔除糟粕部分。

比如:"孝"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无论在什么时期我们都应该继续发扬,在古代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图",讲述了二十四个非同寻常孝敬父母的故事,为了孝敬父母他们做出了常人不能为的举动。但其中的"埋儿奉母" 等故事冷酷无情,在今天我们是法制社会,随意剥夺他人生命是违法犯罪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卧冰求鲤"等故事迷信思想严重,这些做法也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做到"移风易俗,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个人才能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国家与民族才能兴旺发达。

[课堂小结]

(找学生归纳)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传统文化的含义、形式、特点以及对待传统文化在今天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我们需要重点把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板书设计]

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