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三单元第6课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4-22 09:52:16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学科:政治

学段:高中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高二

课题:必修3第三单元第6课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作者:三亚市第一中学  陈太涯

课题: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作者:三亚市第一中学  陈太涯

组长:刘将锋

【设计思想】

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课堂的中心真正放在学生身上,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乐趣。选取真实、典型、具有感染力的视频资料、生活素材和历史素材,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文化生活的现实出发,讨论、思考、探究、归纳、整理,以严密的逻辑结构组织教学环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自己的终生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课堂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导,老师重在引导、点拨、理论提升,使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让学生提出问题,质疑已有结论,在批判中培养他们观察现实、体验社会、分析社会的热情与能力,在文化生活的探究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使课本知识源于实际,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文字的作用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是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 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去感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

2 通过问题的探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对本课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教学难点:如何探究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两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对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讲到了文化与生活的关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我们的中华文化,它有什么特点?它的力量体现在那里?我们的中华民族都创造了那些辉煌?

要了解中华文化还得从它的源头说起

﹤板书﹥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略)

思考讨论:

结合书上的材料谈谈你对几个文明古国发展历程的感想

老师:从这段材料中我们了解到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这些文明古国的文明相继湮灭了,中断了,或沉睡千年。那我们的古老的中华文化又怎么样呢?

        世人对我国秦代兵马俑做了什么样的评价?

学生思考并作出回答。

老师: 别人都给了如此高的评价,那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对我们的历史了解多少?我们的辉煌难道只有兵马俑一个?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我们中华民族曾创造了灿烂的历史,科学技术上我们有四大发明,文学上我们有《诗经》,《离骚》,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纵观古代文明的历程,唯我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没有中断的文明,可谓是源远流长。同学读《中华世纪坛序》

文章里面说的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的是我们的什么?是我们的中华文化,我们的中华文化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它"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板书﹥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板书﹥ 1、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一 --源远流长

﹤老师﹥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的证据是什么?

﹤板书﹥(1)、汉字

那位同学能说一说汉字的发展历程

A.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B.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那位同学能说出我国有多少本史书及它的名称和特点?

A.地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学生活动:举例分析史书典籍是如何见证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的。

举例:南京的由来的历史考证、《资治通鉴》举例。

B.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他们大都终身世袭,所以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设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于汉字的传载,史书的传存,还在于一个什么重要的原因呢?

板书: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包容性

我们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历史,这是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的,但是,这个在历史上曾经走在时代前列的国家却落后了,我们的文化也出现了衰微。这是为什么呢?

板书: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的衰微

思考与讨论:(1)17、18世纪的世界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2)近代中华文化的衰退有哪些表现?

(3)近代中华文化的衰退与国家的衰落是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  学生交流讨论的结果

﹤老师﹥ 从同学们对这三个问题的讨论中,我们也看到了17-18世纪世界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我们还在作着"天朝上国"的梦呢,我们能不落后吗?看着近代史使我们感到痛心和心酸,我们知道文化衰微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今天,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我们要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老师﹥ 但是光有信心是不够的,我们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呢?

﹤板书﹥ 2、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学生﹥ 思考后发言交流

﹤老师﹥ 分析总结并补充,刚才同学们从许多方面谈到了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在这里我还想补充两点

(1)、方向与旗子问题--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引导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文化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健康发展

(2)、文化改革--体制改革

          把文化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提升文化竞争力,使文化不但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还能促进经济的增长。

我想再套用前面基辛格说的一句话:能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我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