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三单元第7课第1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4-22 09:40:28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学科:政治

学段:高中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高二

课题:必修3第三单元第7课第1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作者:海南华侨中学  方华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海南华侨中学  方华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能力目标:从具体事例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感受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教学难点:永远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探究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与上节课知识相连接,明确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第六课我们学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文化在上下五千年的求索中凝聚着一股巨大的力量,这股力量就集中表现为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也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二)推进新课:

创设情境:播放视频

问:看过视频后你有什么感想?导出民族精神的含义。民族精神渗透在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巨大作用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中华民族之魂

(1)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学生回答)

也正是因为民族之魂永不泯灭,中华民族才能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它贯穿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2)永不泯灭的中华民族精神

过渡:我们可以从文天祥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样的诗句中理解义胆忠心,我们还可以从《义勇军进行曲》的唱响中体验到中华民族的奋勇抗争。

交流与共享:你还能从哪些名言警句、成语典故或歌曲中感受到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学生回答)

刚才大家所说的这些名言、成语等都能很好的体现出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过渡:那究竟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呢?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小组活动:生活中有哪些动人的事例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加强对基本内涵的理解。(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点评)

过渡:刚才我们分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四个方面,这四方面相辅相成,都紧紧围绕着爱国主义这个核心,所以,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3、永远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一提到爱国,有的同学觉得它离我们很远,是不是这样呢?在生活中它无处不在。比如说:周一升旗保持肃立、安静就是爱国的表现。所以说

(2)爱国主义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爱国就要落实到我们的具体行动当中,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爱国的表现并不相同。比如说抗战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 应该怎么做才是爱国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a.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b.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过渡:拥护祖国统一就要坚决反对台独势力、藏独分子。在今年5月奥运圣火在巴黎传递时,我们的火炬手金晶受到了极少数藏独分子的攻击,面对藏独分子的干扰破坏,法国巴黎市政府却宣布将达赖封为荣誉市民,某些法国商人也出资支持藏独分子分裂中国,这一系列法国某些人的行为,激起了中国人的极大不满,一股抵制法国企业,尤其是抵制法国跨国公司家乐福的浪潮开始蔓延。

展示一组图片(关于抵制法货、抵制家乐福的图片)

合作与交流:结合"家乐福事件", 谈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行动来爱国?

(三)知识小结:(略)

(四)课堂练习:(略)

(五)课后作业:下面请以爱国主义为主题,设计一节由你主持的班会课方案。

(六)课堂总结:今天这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感受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将继续高举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万众一心、奋勇向前,中华民族世界强国的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评价与反思:

本课设计从新课改的以学生为主体这一观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善于从身边事例中寻找与教材的整合点,运用已学知识掌握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情感。所选材料突出新颖、实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由于需要学生关注时事和平时知识的积累,以及班级学生整体情况的不同,所以这节课的顺利完成对学生要求较高,不一定适用所有班级;同时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也是一个新的挑战,总之有利有弊,随机应变、灵活处理是关键的因素。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100%(1)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