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设计与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2-22 08:16: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因数末尾有0乘法的简便算法,能进行简算.

2.运用知识的迁移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运用观察、比较、讨论、归纳的简便算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在计算中怎样简便就怎样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简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简便计算的算理.

教具准备

口算题卡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笔算: 360×4     2600×3

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一个因数末尾都有0.)

师:我们在第五册学过一个可以用简便算法进行计算.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同时进行口算练习.

2.口算:

9×50   13×30   23×20   23×30    24×3

8×60    9×40   42×10   130×5    17×4

2×50   11×60   22×40   120×8    360×2

讲评时,学生讲述简算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一个因数末尾有0,可以先乘0前面的数,乘完以后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如:360×2看做36乘以2,得72,在后面加一个0就是720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5360×24

1)板书算式.观察:例5和复习题比较,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另一个因数是两位数.

相同点:一个因数末尾都有0

板书课题: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2)激发欲望,尝试练习.

我们已学会一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能不能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中呢?大家试试看.

教师巡视,并出示不同竖式. 

3)师:这几种竖式计算结果都是一样的,哪种方法更简便?经过讨论使学生明确:第三种方法更好.因为先去乘0前面的数,将三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就简便了.教师板书规范竖式.

2.教学例6265×30

1)观察:与例5比较,有什么不同?

(例5是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而例6是第二个因数末尾有0.)

2)类推练习

我们已经掌握了第一个的简算,而这道题是第二个因数末尾有0,看谁能运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教师巡视时,如果发现以下写法: 可写在小投影片上,让同学讨论.并取得共识:第二个因数末尾有0时,先用0前面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再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一个0,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3)反馈练习:

350×24 73×60 186×50

3.教学例 7450×20

1)观察思考:例7与例5、例6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明确: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

2)这样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请同学们阅读例7并完成计算.

引导学生交流,写竖式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只乘0前面的数;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反馈练习:

230×40   150×60

三、课堂总结.

师生总结的简便算法:

写竖式时,先把什么数对齐?

把哪些数相乘?

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怎样添0

四、随堂练习.

1.下面的计算简便吗?计算不简便的,怎样算才简便?

2.根据 24×2252869×13897,你能直接写出下面各式的得数吗?

22×24= 13×69

240×22= 6900×13

24×220= 690×130

怎样算比较简便?

五、布置作业 .

1240×22 38×80 280×20 305×30

2.(12850倍是多少?

265120是多少?

课后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因数末尾有0乘法的简便算法,能进行简算.

2、在本节课中,运用观察、比较、讨论、归纳的简便算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本节课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负责引导、帮助和监督的作用。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