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三册第十一单元《统计和可能性》教材分析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5-25 21:01:07

单元教学内容:

  进一步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认识方块统计图。另外,本单元还首次安排了可能性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可能性。
  教材编排思路:

  内容方面,在已有的统计经验和统计知识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一分、数一数的整理数据方法,将象形统计图发展为方块统计图,让学生体会统计图逐步优化的过程。学生在生活中有意无意都遇到过可能性问题,但作为数学知识来学习还是第一次,因此教材用简单、直观的摸彩球活动来说明其结果的三种可能性:一定、可能、不可能。

  思维方面,用方格统计图代替象形统计图,体现形象到抽象的思维发展。可能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只有让学生通过摸球这类具体的活动,才能真切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不确定,产生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初步认识。

  教材编排特点:

  1. 唤起统计意识,在活动中学习整理数据的方法。教材设计生活气息很浓的场景,如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并从中提出诸如“你能数出各种家禽的只数吗”之类的问题,很容易唤起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愿望。再经过分一分、数一数的整理数据活动,或许会有多种不同的统计方法。又如在学生得到的象形统计图基础上,启发学生用一些符号来代替实物,进而抽象成方块统计图,便完成了逐步简明、优化象形统计图的过程。

  2. 鼓励接触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让学生到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去调查、统计,经历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也为他们今后将数学应用于实际打下了基础。

  3. 创设宽松氛围,让学生在自主交流中有所收获。关于这一点,教材在两处体现得比较明显。第一处是在统计各种家禽的数据时,先让学生自由表述分类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然后才出示象形统计图,并把它也作为方法之一。第二处是用例题最后的一句话“从这个图里你知道些什么”来激发学生思考,有的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考虑统计的结果,有的学生可能会从其他学科的角度考虑统计的结果。这样的设计,既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 学习过程活动化,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无论是统计知识部分的例题与练习,还是可能性部分的例题与练习,都设计成能让学生参与并且愿意参与的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体验、感悟,学会知识,习得方法。

  有关教学思考:

  1. 教学统计知识时,要把学生引入需要统计事件的实际情境中,并以适当的问话,唤起学生统计的愿望。有条件的话,可以将场景设计成动静结合的课件,营造一种真实的生活化氛围。

  2. 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可能性问题,对可能性的解释也比较抽象,所以教学时节奏不宜快。要让学生多观察实验,获得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直观感受。可以让学生亲自摸一摸、拨一拨,通过实践、体验,更好地理解可能性。
  教学时,还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一些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现象,为今后能更好地解释生活现象,更为全面地分析问题打下基础。

  3. 实践活动《田园风光》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看图,仔细、有序地观察画面,从中收集解题信息。收集的信息越多,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有的场景,教材只给了一个问题,还可以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再提出其他问题,如白兔是黑兔的几倍、灰兔比白兔少几只等等。有的场景,教材提出的问题,要放手让学生去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多角度去思考。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