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三册第十单元《观察物体》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内容:
从前、后、左、右等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
教材编排思路:
内容方面,以观察为基础,通过提供的场景照片,判断拍摄者的位置;通过提供的视图画面,判断观察者的方位;通过提供的实物模型,判断观察结果的可能性。感受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情形,获得不同的图形。
思维方面,在观察物体过程中,通过比较判断、想像判断、推测判断和抽象判断,来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材编排特点:
1.以观察活动为基础,在多次体验中建立图形与实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空间感。
空间观念不是凭空生成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和发展。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也不尽相同,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教材安排了多次实际观察活动,经过前、后两面的,前、后、左、右四面的观察,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
2.以生活经验为依托,内容安排由易到难,逐步拓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教材从熟悉的教室场景,到可爱的玩具,从前、后两个方位观察到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观察,从借助实际观察作出判断到借助图形进行直观思考作出判断,既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也容易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和积极思考。
有关教学思考:
1、组织学生观察的材料要准备充分。(材料:实物、图片或照片。要求:易观察、情景熟、有动感。)
2、无论是以个人还是以小组为单位,都要组织好学生的观察活动。(要求:多观察、细判断、说理由。)
3、教学要求要适度。
要尊重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差异性,允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存在“时间差”,尤其是对语言表达能力不能一刀切地提出过高要求。至于接受能力稍差一点的学生,要多让他们体验、感悟,求得逐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