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8、7、6加几 教案设计
8、7、6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1.让学生观察图像,问:这些小朋友再做什么呢?学生自己看图说出图中的数量信息:“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要买门票。”教师继续演示课件:又来了5个同学,问: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买多少张门票?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可能的回答有:
(1)运用数数,小朋友一共有13个人。
(2)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有13人。
(3)把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8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4)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提出问题,学生探讨
问:8+5=?
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师: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小组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9根小棒,然后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2.下面你们来看一下,出示课件:
你能将问号的地方填上正确答案吗?
有了1的范例,学生很快可以利用凑8为10将表格填上。
3.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8+9=17,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4、7+6、6+5的结果吗?
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教师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
学生总结,教师出示课件,强化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