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8-22 07:39:08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4、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二、单元教学建议:

1、本单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教学时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数、人数、读数、写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实物操作,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学校教育的开始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3、初入学的学生不太容易分辨数字的结构和笔顺,容易搞错上、下、左、右的位置。由于学生的手指肌肉不是特别灵活,要把数字写的正确、整齐、匀称是比较苦难的,因此,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可以要求学生每次少写几个,经常练习,除课本中的练习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写数,逐步提高。

4、本单元课时安排:8课时

第一课时

可爱的校园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书中情境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小组交流的作用。

三、教学流程设计

1  寻找身体上的数

师: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快找一找,说一说!

1)学生之间互相观察,互相说。

2)集体反馈交流。

(学生可能说:有1个脑袋,1张嘴,10个手指等。只要说得对,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同时要注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2、寻找教室里的数

师: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这么多的数,真了不起!快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现哪些数?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有1块黑板,2扇门,6盏灯,25张桌子,47名学生……对于能说出比10大的数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3、寻找校园里的数

师:现在,我们要数一数“可爱的校园”中的数。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4、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在忙什么啊?你发现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在数数,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数学)

5、布置学生实践活动

课后到校园到处看看,边看,边和小朋友交流,再把看到的记下来,明天上课和大家一起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快乐的家园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1可以表示1个体(如1个萝卜),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如1筐萝卜),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2、借助挂图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交流图中物体的数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数“1”的含义。

三、教学流程设计:

1、学习1可以表示什么?

师:观察课本中的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用数学的语言来叙述。

1个萝卜、1筐萝卜、1个太阳、1座大山……)

师:说说1个萝卜和1筐萝卜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用到1的地方?

2、学习234可以表示什么?

1)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

2)互相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看的?

3)集体交流。

体会数不仅可以表示多少(如运动员的人数),也可以表示顺序(如小运动员球衣上的号码)。

3、练习

1)连线。(找朋友)先让学生观察,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数一数,画一画。

先让学生说说,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

书上是怎么来表示看到的数的?你能用自己喜欢的画画来表示吗?

3)选同样的数。老师说清题目的意思,在让学生自己完成。可以用两种方法,一是数出左边的数量,再从右边选出同样数量的物体圈上,二是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然后再圈起来。

4、小结: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儿童喜欢的玩具,使学生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小组合作,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流程设计:

1、数一数,说一说。

1)让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自己数一数,说一说。

2)小组交流,你数出什么?是怎样数的?

3)全班反馈。

2、写数

师:这些数你会写吗?你喜欢些哪个?

1)学生自己写喜欢的数。

师:你认为自己哪个写的最好?板演

2)学生板演后比较

比较过程中要讲出写数的方法。

3、实践练习

1)写数,让学生自己写,同桌说说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

2)看数划线,学生弄清题意后自练。

3)数一数,填一填,知道这些数所表示的意思。

4、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第四课时

小猫钓鱼

一、教学目标:

借助情景,感知“0”的真实含义,会正确书写“0

二、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

三、教学流程设计

1、创设情景

1)出示小猫钓鱼图,讲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2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3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再来看看,第四只小猫它钓了几条鱼呢?

一条都没有怎么来表示呢?

2、自主探索,体验0的含义

1)学生自主思考,怎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得出: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

0是一个数,比1234……要小。

4)指导“0”的书写。

3、实践体验

1)学生“分铅笔“

理解“0“的含义(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想一想“0还可以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4、拓展巩固

1)数一数有几朵花,并写下来。

2)读一读,写一写。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0

5、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第五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这些数。

二、教学重点:能正确地数6——10的数及书写。

三、教学流程设计

1、找朋友

交流图意。

先独立数数,说出每副图中有什么?多少?》

如:第一幅图中有铅笔10枝。

再连一连

连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

全班交流。

2、活动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的文具。

充分进行观察操作,引导学生交流,再说一说铅笔盒里有什么?有多少?

3、写一写

小朋友能正确地数出这么多的文具用品,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写写吧!

6个圆圈,6本书,6枝铅笔,用“6”表示。

学写6

同样的方法理解789。学写789

注意书写“8”的顺序,师先师范,学生再练习。

还要注意69的区别。

让学生说说。

在书写练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写写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或“门牌号码”!

46789、分别可以表示什么?

5、练一练

先要弄清图意,看懂第一幅图提出的示范,再独立完成,“数一数,画0,再写数,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逐步体验实物,符号,数字之间的联系。

3题,学习数数,数数可以顺着数,也可以倒着数。

本题是发射火箭倒记时的情境,可以先从1数到10,然后再从10数到1

四、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比较

一、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实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二、单元教学建议:

1、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2、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自己比较活动。

4、本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动物乐园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四、教学流程设计: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小朋友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 骆驼和羊通过比较,知道了高有高的好处,矮也有矮的好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比较",内容也和骆驼和羊的故事一样有趣,不信,你们看:

(教学设想:通过创设情景,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导入,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操作, 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 它们各有几只 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等下汇报的时候再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

2.汇报交流

:你看到了哪些动物 各有几只 (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 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4.设疑激趣

: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 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A,师问: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 谁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引导)

(教学设想: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 怎么比 比的结果怎样 "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B,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 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C,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 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 有没有不同的摆法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 (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教学设想: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但算法多样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培植,只有在学生想法多样化,摆法多样化,说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算法的多样化.)

E,认识 "="

①揭示同样多:熊有4,鹿也有4,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 ("同样多","一样多",……)

②认识"=":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 鹿也有4,用几表示 4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 谁知道

谁会写"="

板书: 4 = 4 读作:4等于4

等号

③指导书写"="

(教学设想:现在的孩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所以在认识同样多和"="的过程中,应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是学生能说的让他们自己说,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能写的让他们自己写,能教的就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教自己的小伙伴.)

(2)认识">","","" 这个式子5>3怎么读 (5大于3);

B.:53,">"表示,那么35,可以用">"表示吗 应用什么符号表示

">"的名字叫什么 (大于号)

这个式子怎么读 3","","","","","<",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张开想象的翅膀,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练习与拓展

(1):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 哪种动物最少 (小鸟最少,小兔最多)

(2):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 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 请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 谁比谁少 也可以用数字说一说它们比的结果.

(3)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4)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 3 4 小鹿比小兔 4 5

小熊比小猴多 4 3 小兔比小鹿 5 4

最多 最少

(5)填一填:

7 3 4 9 3 3 5 8 10 1

2 6 〉□ 6 = = 8 □〈 9

 

 

高矮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二、教学流程设计:

1、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2、选用哪个钉子好?

(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3、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

(图略)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4、拓展练习

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5、比较站在不同高度上的小兔子的高矮。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注意让学生说说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同一个起点)

5  从短到长依次排起来。

这题的比较方法可以是数方格的方法。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三、教学反思:学生对高矮和长短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上课的效果比较明显,比较小兔这一环节容易出错。

轻重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和理解。

二、教学流程:

1、指导学生观察情景图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引出课题。

2、拓展延伸

1)掂一掂,

请学生拿数学数和铅笔盒掂一掂,哪个重,哪个轻。

2)书上练习

认为哪个重画“O”,哪个轻画“×”

3、重点第4题,不要求所有学生会做。

三、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几枝铅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2、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

教学重点:加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流程设计:

一、有几枝铅笔(学生摆)一共几个人。

1、先让学生观察表演,2人小朋友,又来3个小朋友,一个几个小朋友?

2、让学生摆一摆,同桌合作。

3、说一说,摆的意义。

4、认识加号

2+3=5

二、摆一摆,自主探索

学生根据图片,自己摆一摆,说一说。

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三、实践应用

1、让学生观察后说出算式,说一说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做?

2、第1题,学生自己计算后核对。

3、先根据图意,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是这样想的?

4、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5、说一说,你、在生活重发现的加法问题。

四、教学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有几辆车

教学要求: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象地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他们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重难点:、体会加法交换律

教学流程设计:

1、情景创设

1)让学生观察,独立思考。

2)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3+2=5    2+3=5

2、自主探究,得出规律

1)学生观察比较上面两个算式之间的异同。直观感知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摆一摆

让学生用自己的铅笔,摆一摆。

说一说,对着同桌说一说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全般交流。

得出加法交换律。

3、实践巩固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试一试,

独立提出问题。

全班交流解题。

2)第一题,可先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再进行练习。

3)第23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4)一共有几位小朋友,我排成第几个?

这个问题,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同桌尝试解决。

小组交流情况,全班反馈。

5)共有几只小鸟

学生独立观察,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摘果子

教学要求:通过摘果子这一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中的联系。

教学重点:减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1、分果子情景创设,

1)先让学生同桌合作分果子,

2)说一说,分的过程。

3)得出算式5-2=3

3  自主探究,体验减法

1)认识减法算式,和“-”号。

2)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的减法。

3、初步尝试

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学生交流。

4、实践巩固

1)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

2)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可用手帮助。

3)第345,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引导发现其中的规律。

5、数学游戏,学生同桌进行。

6、小结:这节课你什么地方学的最有趣啊?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