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辅导材料
本节课要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展开研究。在以前的课中教师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比较多,所以相信学生会很好的控制变量和不变量。但是变形的斜面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耐心启发学生思考,不要包办。
四、实验探究
实验名称:探究斜面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的影响
器材准备:小车、木板、弹簧测力计、书本若干等
实验步骤:
1、提出假设:使用斜面可以省力。
2、进行猜想:斜面坡度越大越费力,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3、设计实验;
(1)保持不变的量有小车的重力、斜面的粗糙程度;
(2)改变的量有:斜面的坡度。
4、进行实验:
⑴第一次垫3本书,搭成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沿斜面匀速上升,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⑵第二次垫上6本书,搭成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沿斜面匀速上升,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5、比较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斜面的坡度影响拉力的大小,坡度越小,拉力越小,即越省力;反之,越大,越费力。
4、拧螺丝钉的学问
一、问题解答:
1、要想又快又轻松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应选用哪种螺丝钉?
答:应选用比较粗一些的螺丝刀更好。
2、什么叫轮轴?
答:像螺丝刀、方向盘这一类,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
3、生活中的轮轴哪些?
答:生活中常见的辘轳、自行车把、轮盘、汽车方向盘、门锁、水管开关、螺丝刀等等都属于轮轴。
4、轮轴的实质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轮轴的实质是一种变形的杠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且轮比轴越大越省力。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以实际操作开头,通过学生实际操作,认识到哪种螺丝刀更省力,并告诉学生像螺丝刀这样的机械就是轮轴。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知道轮轴是一种简单机械,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知道其省力原理,知道它的作用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本节课是按照:体验轮轴——认识轮轴——探究轮轴——应用轮轴的思路来编写的。
三、学情分析
从以往情况看,本节课的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材料的使用是直接关系到实验结论是否正确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很好地挑选实验材料,每个班级的实验教师都应该指导到位。
四、实验探究
实验名称:探究轮轴是否省力
实验器材:大小不同的两个硬纸盘、小药盒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若干、细线等。
实验过程:
1、按教材P10的方法装好器材。
2、用弹簧测力计拉住圆纸盘的一端,静止不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换用大些的圆纸盘后再测一次。
4、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实验结论:使用轮轴省力,且轮比轴越大越省力。
5、国旗是怎样升上去
一、问题解答
1、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
答:国旗是利用滑轮升上去的。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2、滑轮的构造有哪些特点?起什么作用?
答:滑轮是圆形的,可以转动,周缘有槽,可以把绳子套在槽里,使绳子不会滑落下来。
3、滑轮有什么作用?其种类有哪些?
答:滑轮有时可以省力,有时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滑轮的种类有:动滑轮和定滑轮。
4、什么叫定滑轮?什么叫动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答: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定滑轮不省力,只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理论上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实际情况中由于摩擦力的存在,省力要小一些。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升旗为切入点,并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认识到滑轮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在生活情境中去观察滑轮,认识滑轮,知道分类并探究它们的作用。探究滑轮的作用是本课的重点,可以通过足够时间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来概括,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研究,一组只研究定滑轮的作用,另一组只研究动滑轮的作用,这样让学生对滑轮的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提高学习效率。由于学生对于机械和力的基础较差,又受到前概念的影响,让学生发现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有很大的难度。教学中设计让学生模拟升旗的环节,引导学生发现拉力的方向与国旗上升的方向不同,从而为突破难点做好铺垫。将学生分为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可以减少干扰,有利于突破难点。要运用杠杆原理来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认识滑轮是变形的杠杆,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五年级的新生难度太大了,不作为本课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