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辅导材料
实验记录表
作用 名称 |
是否改变用力方向 |
省不省力 |
||||
|
重物移动 方向 |
拉力方向 |
实验结果 |
物重(牛) |
拉力(牛) |
实验结果 |
|
|
|
|
|
|
通过实验,我们的结论是:
本节课活动是按照:出示情境——提出问题——观察认识滑轮——指导分类——探究滑轮的作用的思路编写的。所以在教学时我们的教学设计应围绕“自主探究”这一主线展开,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探究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产生科学探究的热情。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唤醒”学生关于滑轮的前概念,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让学生从已知中发现未知,从未知中寻求已知,促成学生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化。教师还积极提供了有结构的材料,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有序地进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和探究热情,并注重交流思辩,让他们懂得在科学研究中要让事实来说话,用证据来验证。同时把握探索活动的内在联系,以及拓展课外活动,层层推进学生的探究活动,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学情分析
国旗杆的顶端的滑轮装置并没有多少学生注意观察过,五年级中有学生担任过升旗手,让他们说说观察到的情况,课前也要布置学生观察升旗杆顶端的情况及其它有滑轮的装置,但是,五年级的学生缺乏设计实验方案的引导,缺乏对机械系统的了解,特别缺乏对作用力方向与受力方向的认识,使定滑轮和动滑轮能不能改变用力方向,变得更难理解。可以设计了让学生模拟升旗的环节,引导学生发现拉力的方向与国旗上升的方向不同,并将学生分为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可以减少干扰,同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研究,有利于让学生发现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四、实验探究
实验名称:探究滑轮的作用
实验器材:滑轮2个,钩码若干,弹簧测力计1个,细线,铁架台等。
实验步骤:
1、组装一个定滑轮,挂上钩码,向下匀速拉细线的另一端,钩码就会上升,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组装一个动滑轮,挂上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匀速向上拉动,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实验结论:滑轮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图:
支点 |
重点 |
力点 |
支点 |
力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