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音乐会》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二年级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11-15 08:07:10

《快乐的音乐会》教学设计

《快乐的音乐会》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三册第七课的内容。

 

一、设计说明: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新课标中对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我设计的这堂音乐课遵循了“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在听中辩,听中学,听中想,听中演。真正做到了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达到感受美、体验美这一效果。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快乐的音乐会》曲调欢快活泼、琅琅上口。从歌词来说,歌词风趣幽默,拟人化强,整体比较贴近二年级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特点。

 

除了情感上的适合外,在内容上隐含着许多的教育价值,既有前一单元的乐理知识的深化应用,又有新鲜的象声词出现,只要老师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挖掘,就能对学生现有的认知和音乐表现技能有一定的提升。

 

 2、学生分析:

 

新课标中指出: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并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适合进行直观教学。

 

教学中学生通过听、拍、演、唱、造等一系列的参与音乐的活动,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兴趣,激活了表现欲、创造欲,使其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三、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体会歌曲快乐的情绪,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喜爱。

 

知识目标: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了解表现胡琴、喇叭、小鼓的象声词。

 

能力目标:能用恰当的动作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并通过对歌词的二次创作,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①学会正确演唱歌曲。

 

          ②能对歌词进行二次创作。

 

教学难点:休止符及结束句的正确演唱。

 

四、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运用故事法、听唱法、听辩法、谈话法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为他们提供了充满自信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交流音乐、体验音乐的机会。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设疑激趣

 

1、讲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领你们去一个地方做客,高兴吗?你们看,这是哪?(出示图片)还有谁?你们知道,为什么小动物都聚集在这吗?老师告诉你们,因为今天大森林里要举行音乐会啦!我们也去看看,好吗?

 

师:咦,小鹿不让我们进,它说:“只有喜爱音乐,懂音乐的人才可以参加。除非你们回答出这个问题。!”

 

2、出示节奏,用多种方法拍读。

XX XX︱XX XX︱XX  OX︱X  O︱︳

 

用“走、跑”读;用“大”读;

 

        师:小鹿说你们读得很准确,你听它夸你们呢!

 

        注意: 师加入“得儿喂”读,寓意“夸奖”。

 

        师:咱们也夸夸自己吧!(引导学生加入“得儿喂”读)。

 

3、师:音乐会已经开始了,小动物们已经做好了准备,要表演自己拿手的乐器。同学们听听,都有什么乐器?(放胡琴、喇叭、鼓的音色)

 

  师:谁听出来是什么乐器了?怎么演奏的?

 

  生:回答。

 

  师:同学们的小耳朵真灵敏,请你们好好地来欣赏这场音乐会吧!

 

(二)聆听学唱,突破难点

 

     1、放录音《快乐的音乐会》。

 

       师:思考歌曲的情绪怎样?(师领用强弱拍击)

 

       生聆听边强弱拍击。

 

       生回答:欢快、优美。

 

     2、可以感觉到这是一场快乐的音乐会吗?(出示课题)

 

     3、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这首歌曲,并用动作模仿这些乐器的演奏,比一比,谁学得象。(放录音)

 

     4、学生边聆听边模仿动作。

 

     5、师:你们做的好极了!这里老师要提个问题,考考你们的听力。在这首歌里,胡琴、喇叭、鼓的音色是怎样表现的?

 

        师:胡琴发出什么声音?

 

        生:回答二胡兹扭扭。

 

        师出示节奏,进行节奏念白。(同样方法练习喇叭的音色)。

 

        师:谁能为小鼓填上歌词?(探究学习)

 

6、师:老师告诉你们象这些能形象地表现乐器音色的词叫象声词。

 

7、师:音乐会就要结束了,乐曲演奏进入了高潮,你们听这句,和第三段的最后一句一样吗?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