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祖国像妈妈一样》 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
●教学重难点:比较两首民歌的不同音乐特点及风格,体会不同地方风情、习俗对民歌旋律的影响,对人民生活情感抒发的作用。
●教学过程
1.看地图、复习民歌。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家乡在哪个省?那里有什么民歌?设计给大家唱两句。学生自由发挥后,老师有目的地引导他们回忆三、四年级学过的乡音(新疆、蒙古、河北、四川、广东、安徽、台湾等地),尽情地唱一唱。
2.听音乐、了解民俗。引言:今天我们要去云南和海南看一看,听一听那里的民歌又有什么不同呢?播放云南民歌《放马山歌》和黎族民歌《五指山歌》。设问:两首歌曲的风格、情绪、速度有何不同呢?听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素材、音乐特点,这样就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歌体系。老师介绍当地的民俗风情或请学生课前收集资料来展示。
3.唱民歌、表现风格。先教会学生吆喝衬词“哦哟”:“哦”字长一点、“哟”字要向上扬,甩出去唱。学唱歌曲:①老师演唱时学生配合吆喝唱衬词“哦哟”。②师生第二遍合作时,老师给学生一个新任务:看谁既能“吆喝”好,又能听会老师唱的其中一句或几句。③请会唱的学生取代老师来唱歌词,不会的继续“吆喝”并尽快听会赶上其他学生。④完全放手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歌唱全曲。
学唱《五指山歌》:①让学生合着老师的歌声用手划旋律线。设问:你感受到哪些旋律音是很长的?接着启发学生轻轻哼唱那些地方。引出讲解音乐小知识——自由延长记号,并提示学生唱好单双倚音。②这是一首问答歌。可以采取师生问答、生生问答来学唱。③让学生设计几种演唱形式,如一人问众人答、女生问男生答等,表达人们盼望红军胜利归来的情景
4.复习课、分析比较。①复习演唱这两首歌曲,引出下一环节。②让学生分析讨论、比较发现这两首歌的异同点。③学生在自己的歌声中融进体验到的情感进行演唱。
歌名 所处地域 节奏 速度 力度 调式 风格 情绪
《放马山歌》
《五指山歌》
●教学相关资料:黎 族主要分布在海南省。黎族以农业为主,属稻作犁耕农业文化类型,兼有狩猎、捕鱼、采集和林业等多种经营。
民歌在黎族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其内容以情歌占最多数,其他还有劳动歌、婚礼歌、盛典歌、“做鬼”歌等。黎族民歌按其表现形式分为用黎语唱的传统古老民歌和用汉语海南方言唱的受汉族文化影响的民歌。黎歌有一套优美的曲调,类似唱腔,如琼中、保亭两县的“罗哩调”,琼中县的“水满调”等。民间乐器中主要有鼻箫、口弓(口琴)、水箫、洞箫等。
跳竹竿是黎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跳竹竿时,由8人分两组到枕竿两边左右手各握细竹竿一端扶竿击节,在音乐伴奏或锣鼓打拍下,按节奏撞击竹竿,竹竿在枕竿上滑动离合,舞者在8根竹竿间跳跃,不断地表演出磨刀、筛米、穿门、鹿跳、转身、来回等花样动作。谁反应稍慢,脚踝或腰腿就会被夹住。被夹者在大伙善意的轰笑中被竹竿夹抬着请出场外。谁能坚持到最后,闯过跪、蹲、站三关,谁就被当作优胜者,坐在竹竿上被高高抬起,接受欢呼与祝贺。
黎族的节日和汉族基本差不多,如:春节、端午、重阳等。最隆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斗笠舞》
教学内容: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段《斗笠舞》,能正确听辩舞剧选段《斗笠舞》的旋律取材于黎族民歌《五指山歌》的音乐元素,体会到民歌二度创作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难点:学唱〈斗笠舞〉音乐主题,听辩该主题与〈五指山歌〉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1、听与看: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段《斗笠舞》。
2、唱与背:学唱《斗笠舞》的音乐主题。
3、演唱与比较:《五指山歌》与〈斗笠舞〉的相同点
4、思考:民歌创作与作曲家、人民群众的关系(劳动人民在劳动中积累创编民歌—世代传承发展----作曲家二度创作----促进民歌的进一步发展)
《采茶扑蝶》与民乐三重奏《春天来了》
教材分析与教学内容:
☆歌曲《采茶扑蝶》是根据福建民歌〈采茶灯〉旋律填词而成的,旋律采用民族五声调式—羽调式,节奏鲜明简单,情绪欢快跳跃,表现了春天来了采茶姑娘对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
☆民乐三重奏〈春天来了〉同样取材于福建民歌〈采茶灯〉,是1956年由雷雨声老师编曲创作的一首高胡和两架古筝合作表演的三重奏。此曲曾在1957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音乐比赛中获得金质奖章。曲子以各种旋律变奏的手法,在保留乐曲欢乐喜悦的情绪基础上,配合巧妙的配器和多变的复调,生动地表现了山泉流水、鸟语花香、人人歌唱的美好春光。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分析乐曲〈采茶扑蝶〉、〈春天来了〉的旋律,都改编自福建民歌〈采茶灯〉,并能比较和发现本单元中云南、海南、福建三地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继续之前的表格。
歌名 所处地域 节奏 速度 力度 调式 风格 情绪
《放马山歌》
《五指山歌》
《采茶扑蝶》
●教学过程:
1.整体欣赏,感受变化。聆听歌曲《采茶扑蝶》,能明显感受到三个乐段的不同色彩。
2.积极思维,展开设计。第一乐段是完全重复的两句组成的。先采用奥尔夫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声势节奏参与规律性地拍击句尾有特点的节奏“ ”,再用体态动作、打击乐器等进行变化。第二乐段则可以根据歌词意思自由随音乐做各种采茶动作。第三乐段又可以参照奥尔夫的方法,在每一句的结尾即二分音符处配上“0 XX”节奏型。各个段落主要还是由学生自主创作(可以小组合作式)。
3.变换形式,促进提高。引导学生变换表现形式,用三个不同的动作表现歌舞曲《采茶扑蝶》(也可用三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或用不同音色(乐器、人声均可)等来表现)。
4.比较欣赏,拓宽视野。复习三年级学过的歌曲《春天来了》,感受音乐中的“重复”。引入欣赏器乐曲《春天来了》,听辨其旋律与哪首歌曲相同而给自己的感受又有什么不同。教师小结。
《民乐中的拉弦乐器》
●教学重难点:听辩拉弦乐器二胡的音色特点,并能说出拉弦乐器组其他乐器的名称,了解二胡名家刘天华的生平事迹和其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