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祖国像妈妈一样》 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
b.分组练考题 交待游戏规则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由组长组织同伴练习书上的4个题目准备解答。答题机会最多有一次或两次或三次。
c.合作走迷宫 每个小组按顺序每完成一题就进入下一站,没答对的就原地反复作答直到正确才能进入下一站的新题……最后评出冠亚季军(每道题都一次性答对的小组和每道题要用两次时间答对的小组成绩是并列的)。
d.收获与困惑 比赛结束后,请学生们分享自己在本次“走迷宫”游戏中的收获,并说出自己认为是最难的题目,老师进行集体的辅导。
第四单元 《动物世界》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和表演歌曲《小熊过桥》,欣赏三首与动物有关的乐曲,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动物的喜爱,以及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知识目标:掌握回旋曲式的结构和二声部节奏练习;在活动中对以往学过的乐理知识能正确听辩、归纳,体验多声部节奏游戏的乐趣。
★技能目标:能设计一段描述动物形象的语言或动作参与回旋曲式的游戏创作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展览会上的图画》中三种乐曲的欣赏,上网主动获取有关乐曲的知识。
《小熊过桥》
●教学内容:〈小熊过桥〉是一首G大调6/8拍的歌曲。歌曲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活泼跳跃的旋律,A+B+A+C+A的回旋曲结构描绘了小熊过桥由害怕到勇敢跑过小桥的心理变化,鼓励学生在困难前做个勇敢自信的人。
●教学重点: 学生相互合作进行戏剧化的表演,在音乐中表现小动物的不同形象。
难点:对回旋曲式的理解。
●教学设计:2课时:
1.欣赏“小熊”
初听,感受6/8拍子的摇荡感,描述歌曲所讲的故事;复听,弄清歌曲分几个部分,选择合适的结构图,了解认识回旋曲式ABACA的特点。
2.演唱“小熊”
★根据前面欣赏的记忆找出歌曲难点,一是节奏变化多,二是有二声部合唱。
★找简单的方法解决难点:对于复杂的节奏采用填上歌词有节奏地读一读方法。解决合唱部分难点:最后一个A段,抽出来做声音练习。全体学生齐唱高声部至熟悉,老师加入配唱低声部,稳定后逐渐请出学生给老师“帮忙”,两声部平衡后老师退出。
★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小组(A组人数多些),听歌曲范唱轮流进行表演:唱旁白(胆小的小熊)——唱主角(向妈妈求救)——唱旁白(胆小的小熊)——唱配角(帮助小熊的鲤鱼)——唱旁白(勇敢的小熊)。插入讲解音乐小知识“rit.”。
★创编表演微型歌舞剧:1•讨论“全班齐唱合唱、学生独唱、老师独唱”这三种演唱形式用来演唱歌曲的哪个部分比较合适;2•方案定下来,学生能自信歌唱后,开始表演歌舞剧《小熊过桥》。适当加一些乐器,体会回旋曲式。
3.课堂小结
谈谈小熊过桥时的表现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展开自我教育。
欣赏课《展览会上的图画》
●教材分析:《展览会上的图画》又名《图画展览会》,是穆索尔斯基1874年为纪念他的挚友俄罗斯画家、建筑设计师加尔特曼而作的。穆索尔斯基在参加好友的遗作展览会上,心情十分激动,于是选择了其中的10副图画,写作了这部形象鲜明、构思新颖、独特的钢琴组曲。后由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改编成同名的管弦乐组曲,使作品更加广为流传。组曲包括10首曲子,本课主要欣赏其中的《漫步》、“第四曲《牛车》”、第五曲《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
《漫步》:是全曲的引子,由小号—铜管合奏---弦乐,情绪庄严肃穆,对好友的怀念和深情。
《牛车》:大号与乐队沉重、缓慢地进行,表现牛车的艰难行走,对农民悲惨生活的同情。
《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是组曲最著名的一段,木管乐器表现小雏鸟的叫声,小提琴明亮的颤音让音乐活泼有幽默感,展现优美舞蹈画面。
●教学重难点:学生相互合作对不同的音乐形象进行模仿和表演。
●教学过程:
1、听音乐找标题 黑板上板书“漫步”、“牛车”、“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等三个标题,随后打乱顺序播放这三段音乐。请学生聆听想象后找到相符的标题并说说自己的理由。这是初听乐曲。
2、看画展赏音乐
引言: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说的很有道理!跟这三个标题相配的还有三副画呢,我们一起去看看!结合教材上的提示演示课件制作的画展,请学生边看边听边唱(主题)边演(鸟雏、牛车的形象)。
3、说作者谈作品 请学生到教材第55页的“音乐网站”上查找。《展览会上的图画》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参观了他的好友、俄罗斯画家和建筑学家加尔特曼的遗作展览后的动情之作。后由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改编为同名管弦乐组曲广为流传。由4段在画展中的“漫步”音乐、1段和亡友对话的音乐和描绘十幅绘画作品的10段音乐组成。
拉威尔简介拉威尔(Maurice Ravel,1875一1937),法国著名作曲家。父亲是个采矿工程师,祖籍瑞士;母亲是个渔民女儿,西班牙人。拉威尔自幼学习钢琴,7岁从师,14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前后学习长达15年。在学生时代,他就追求大胆新颖的和声色彩,被守旧派视为异端,四次参加罗马大奖竞赛,均遭失败。但拉威尔已成为一位知名的作曲家,他的不平之遇,受到法国音乐界的支持与声援。
自音乐学院毕业后,拉威尔与反对保守派的画家、诗人、音乐家密切交往,一起探求艺术上的创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投军参战,不久即退伍隐居。战争使他身心交瘁,整整两年没有写过什么作品。大战后,他到欧美各国访问演出。1931年接受牛津大学音乐博士学位。1932年,因车祸受伤,丧失工作能力。1937年12月18日在巴黎病逝,享年62岁。
拉威尔的创作与民间创作密切相关,也很接近印象派音乐。作为管弦色彩大师,他的创新与形式主义、与音响堆砌不同,他认为“伟大的音乐——我确信总是由心灵而生。”
穆索尔斯基简介 穆索尔斯基(1839—1881),俄国作曲家。生于一个地主家庭。童年时代他就表现出很不平凡的音乐才能。最初随母亲学习钢琴。10岁时,在彼得堡向海尔克学习钢琴。1852年,穆索尔斯基进彼得堡帝国禁卫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在普列奥勃拉任斯基军团服役,充御前禁卫军。两年后脱离军界。
穆索尔斯基立志于音乐,但未得机会受正规音乐训练。因此,他的不少作品开始因其手法独特而不为人们接受。 1863年,穆索尔斯基在交通部供职。在此期间,他与巴拉基列夫、斯达索夫、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等人交往,并在他们帮助下业余从事音乐创作,成为俄罗斯民族乐派“强力集团”的成员。晚年,作曲家生活穷困潦倒,身体不好,并嗜酒,终以疾患辞世。
穆索尔斯基的主要作品有:歌剧《鲍里斯•戈东诺夫》、《霍万斯基党人的叛乱》、《索洛钦市集》(此作去世后由居伊续作);管弦乐《荒山之夜》、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等。他的歌曲也不乏传世佳作,如《跳蚤之歌》、《可爱的萨维什娜》等。穆索尔斯基对民族音乐抱有坚定信念。斯塔索夫称他为“追求民族艺术理想的一伙强有力的俄罗斯作曲家”之一。
c.合作走迷宫 每个小组按顺序每完成一题就进入下一站,没答对的就原地反复作答直到正确才能进入下一站的新题……最后评出冠亚季军(每道题都一次性答对的小组和每道题要用两次时间答对的小组成绩是并列的)。
d.收获与困惑 比赛结束后,请学生们分享自己在本次“走迷宫”游戏中的收获,并说出自己认为是最难的题目,老师进行集体的辅导。
第四单元 《动物世界》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和表演歌曲《小熊过桥》,欣赏三首与动物有关的乐曲,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动物的喜爱,以及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知识目标:掌握回旋曲式的结构和二声部节奏练习;在活动中对以往学过的乐理知识能正确听辩、归纳,体验多声部节奏游戏的乐趣。
★技能目标:能设计一段描述动物形象的语言或动作参与回旋曲式的游戏创作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展览会上的图画》中三种乐曲的欣赏,上网主动获取有关乐曲的知识。
《小熊过桥》
●教学内容:〈小熊过桥〉是一首G大调6/8拍的歌曲。歌曲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活泼跳跃的旋律,A+B+A+C+A的回旋曲结构描绘了小熊过桥由害怕到勇敢跑过小桥的心理变化,鼓励学生在困难前做个勇敢自信的人。
●教学重点: 学生相互合作进行戏剧化的表演,在音乐中表现小动物的不同形象。
难点:对回旋曲式的理解。
●教学设计:2课时:
1.欣赏“小熊”
初听,感受6/8拍子的摇荡感,描述歌曲所讲的故事;复听,弄清歌曲分几个部分,选择合适的结构图,了解认识回旋曲式ABACA的特点。
2.演唱“小熊”
★根据前面欣赏的记忆找出歌曲难点,一是节奏变化多,二是有二声部合唱。
★找简单的方法解决难点:对于复杂的节奏采用填上歌词有节奏地读一读方法。解决合唱部分难点:最后一个A段,抽出来做声音练习。全体学生齐唱高声部至熟悉,老师加入配唱低声部,稳定后逐渐请出学生给老师“帮忙”,两声部平衡后老师退出。
★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小组(A组人数多些),听歌曲范唱轮流进行表演:唱旁白(胆小的小熊)——唱主角(向妈妈求救)——唱旁白(胆小的小熊)——唱配角(帮助小熊的鲤鱼)——唱旁白(勇敢的小熊)。插入讲解音乐小知识“rit.”。
★创编表演微型歌舞剧:1•讨论“全班齐唱合唱、学生独唱、老师独唱”这三种演唱形式用来演唱歌曲的哪个部分比较合适;2•方案定下来,学生能自信歌唱后,开始表演歌舞剧《小熊过桥》。适当加一些乐器,体会回旋曲式。
3.课堂小结
谈谈小熊过桥时的表现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展开自我教育。
欣赏课《展览会上的图画》
●教材分析:《展览会上的图画》又名《图画展览会》,是穆索尔斯基1874年为纪念他的挚友俄罗斯画家、建筑设计师加尔特曼而作的。穆索尔斯基在参加好友的遗作展览会上,心情十分激动,于是选择了其中的10副图画,写作了这部形象鲜明、构思新颖、独特的钢琴组曲。后由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改编成同名的管弦乐组曲,使作品更加广为流传。组曲包括10首曲子,本课主要欣赏其中的《漫步》、“第四曲《牛车》”、第五曲《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
《漫步》:是全曲的引子,由小号—铜管合奏---弦乐,情绪庄严肃穆,对好友的怀念和深情。
《牛车》:大号与乐队沉重、缓慢地进行,表现牛车的艰难行走,对农民悲惨生活的同情。
《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是组曲最著名的一段,木管乐器表现小雏鸟的叫声,小提琴明亮的颤音让音乐活泼有幽默感,展现优美舞蹈画面。
●教学重难点:学生相互合作对不同的音乐形象进行模仿和表演。
●教学过程:
1、听音乐找标题 黑板上板书“漫步”、“牛车”、“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等三个标题,随后打乱顺序播放这三段音乐。请学生聆听想象后找到相符的标题并说说自己的理由。这是初听乐曲。
2、看画展赏音乐
引言: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说的很有道理!跟这三个标题相配的还有三副画呢,我们一起去看看!结合教材上的提示演示课件制作的画展,请学生边看边听边唱(主题)边演(鸟雏、牛车的形象)。
3、说作者谈作品 请学生到教材第55页的“音乐网站”上查找。《展览会上的图画》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参观了他的好友、俄罗斯画家和建筑学家加尔特曼的遗作展览后的动情之作。后由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改编为同名管弦乐组曲广为流传。由4段在画展中的“漫步”音乐、1段和亡友对话的音乐和描绘十幅绘画作品的10段音乐组成。
拉威尔简介拉威尔(Maurice Ravel,1875一1937),法国著名作曲家。父亲是个采矿工程师,祖籍瑞士;母亲是个渔民女儿,西班牙人。拉威尔自幼学习钢琴,7岁从师,14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前后学习长达15年。在学生时代,他就追求大胆新颖的和声色彩,被守旧派视为异端,四次参加罗马大奖竞赛,均遭失败。但拉威尔已成为一位知名的作曲家,他的不平之遇,受到法国音乐界的支持与声援。
自音乐学院毕业后,拉威尔与反对保守派的画家、诗人、音乐家密切交往,一起探求艺术上的创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投军参战,不久即退伍隐居。战争使他身心交瘁,整整两年没有写过什么作品。大战后,他到欧美各国访问演出。1931年接受牛津大学音乐博士学位。1932年,因车祸受伤,丧失工作能力。1937年12月18日在巴黎病逝,享年62岁。
拉威尔的创作与民间创作密切相关,也很接近印象派音乐。作为管弦色彩大师,他的创新与形式主义、与音响堆砌不同,他认为“伟大的音乐——我确信总是由心灵而生。”
穆索尔斯基简介 穆索尔斯基(1839—1881),俄国作曲家。生于一个地主家庭。童年时代他就表现出很不平凡的音乐才能。最初随母亲学习钢琴。10岁时,在彼得堡向海尔克学习钢琴。1852年,穆索尔斯基进彼得堡帝国禁卫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在普列奥勃拉任斯基军团服役,充御前禁卫军。两年后脱离军界。
穆索尔斯基立志于音乐,但未得机会受正规音乐训练。因此,他的不少作品开始因其手法独特而不为人们接受。 1863年,穆索尔斯基在交通部供职。在此期间,他与巴拉基列夫、斯达索夫、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等人交往,并在他们帮助下业余从事音乐创作,成为俄罗斯民族乐派“强力集团”的成员。晚年,作曲家生活穷困潦倒,身体不好,并嗜酒,终以疾患辞世。
穆索尔斯基的主要作品有:歌剧《鲍里斯•戈东诺夫》、《霍万斯基党人的叛乱》、《索洛钦市集》(此作去世后由居伊续作);管弦乐《荒山之夜》、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等。他的歌曲也不乏传世佳作,如《跳蚤之歌》、《可爱的萨维什娜》等。穆索尔斯基对民族音乐抱有坚定信念。斯塔索夫称他为“追求民族艺术理想的一伙强有力的俄罗斯作曲家”之一。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