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三单元第7课第1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2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学科:政治
学段:高中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高二
课题:必修3第三单元第7课第1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作者:嘉积中学 黄 茹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题:《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学时为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知识目标: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B、能力目标:活动中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结合当代具体事例,感悟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讨论中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辩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增强学生对认同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民族优良品格的认同,保持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顾全大局的情感,坚定实现祖国统一的信念。
B、结合"汶川地震"与"北京奥运"等时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之转化到学生的自觉行动中。同时,学会理性爱国,克服民族主义情绪!
三、【教学方法】
A、学习方法主要为合作讨论法、主动学习法、活动参与法等。
B、教学方法主要是活动设置法、创设情境法、实例引入法等。
四、【教学重难点】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与核心
五、【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播放《神州七号发射》短视频]
导语:现在是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搭乘神七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入点火的倒计时阶段,请同学们屏住呼吸,一起见证这一历史时刻!10,9,8,7,6,5,4,3,2,1点火!(掌声)
采访:(找喊声比较大的学生)你看起来很激动,很兴奋,能跟我们说说理由吗?
学生:略
师:今天我们就要讲与爱国主义相关的知识。
走进新课:
课题: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一、中华民族之魂
问题1:中华民族精神与第6课所讲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答后追问:民族精神从中华文化中吸取精华,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问题2: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说它是永恒的?
(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2)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2)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出示】"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
过渡--就像鲁迅所说的,中华民族要存续和壮大,需要不断地发扬中华民族精神。那么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呢?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活动]:下面围绕民族精神的这四个方面,集思广益。
幻灯片打出:要求--每位组长分别拿到的纸张来收集相应的,体现对应民族精神的至少6个成语或典故, 3分钟之内完成,看哪个组答得好。
各小组长宣读小组成果。
结合学生答案,适时点拨,适当表扬。
小结:答得不错!真可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让老师见识了什么叫做团队的力量!
接下来,让我们从经典的文化作品中找寻民族精神的足迹!
【播放】《北京奥运会活字印刷表演片段》视频
【探究】:"和"字的演变与"长城"的"修建"等具体表达了中华民族什么样的民族性格?
结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从"和"字在形式和内容上的演变,分析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精神。
过渡: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固然可喜。但我们也别忘了5.12地震所带来的悲痛,许多人的命运因汶川地震而改变。接下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地震救援概况》视频。
衔接语--面对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已数不清有多少可歌可泣的人和事。此时此刻,让我们用一首诗来表达对这些为抗震做出贡献的人的敬意!
【活动】结合图文切换,组织学生进行配乐诗朗诵--《那一刻,我感到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感情升华--灾难面前,大家所共同表现出的团结一致,不屈不挠、不离不弃只因为一个共同的理由,那就是--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
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小结并过渡:可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这4个方面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面对灾难,中国人民并没有自乱阵脚,而是以饱满的爱国热情投入到实际行动中。爱国主义永远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三、永远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举例说明:在古代,修长城抵抗外敌入侵叫做爱国,近代,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是爱国行为,60多年前为民主解放而斗争叫爱国,30年前的改革开放也是爱国。
3、在当前,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4、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畅所欲言】:围绕这一主题,在现实生活中,你将怎样把"爱国"二字落到实处?
【课堂延伸】
投影--《残疾人火炬手金晶誓死保卫圣火》(图文介绍)
思考:关于抵制"家乐福"等行为,你是怎样看待的?你赞同吗?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明确--爱国是应该的。我们中华民族素来爱好和平,凡事讲求以和为贵。偏激地抵制家乐福实际上是不理智的一种做法。有损我们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因此,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我们日常的实际行动中,但是要注意理性爱国。
强调:提倡理性爱国,克服民族主义情绪!
【巩固练习】:
A对号入座--知识连线
B单项选择题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地震和北京奥运会这2个材料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探究。主要涉及到永不泯灭的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作用。重点把握其基本内涵、核心以及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要求。
最后,让我们用一首歌来祝愿我们的祖国明天更美好!
评价与反思:
本课教学素材的选择紧扣时事,教学手段多样化,通过视觉、听觉的双重冲击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试图把它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情感教育注重情景模拟,本课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容易感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