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负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教学时间:2009.3.18 下午第二节
授课班级:五年(1)班
《负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生活中的负数,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让学生借助数轴,学会比较负数的大小。负数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有的学生虽然对负数有一点儿了解,但印象是模糊的。为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定位: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3.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4.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一、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出发、降低学习难度
从创设情景开始,让学生在表示输5次怎么表示时,产生思维碰撞。用多样的符号、文字来表示输5盘,于是要统一符号的思想油然而生。于是负数也逐渐出现,自然而然引入到课堂,负数写法、读法的问题也迎刃而解。继而在负数的深入学习中,借助温度计,感知负数与0之间的关系,了解负数比0小。
二、数轴介入,生活的数学与数学的学习有机结合
在学生已经认识负数之后,利用温度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0与正负数之间的关系,紧接着让学生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自己再举出一些实例:家里的收支情况如何记录?反映出什么问题?海平面是怎么回事?高山和地面的高度如何测量?从存折中可以看出那些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安排通过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负数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于此同时,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升理性的数学问题——数轴。利用数轴了解负数和正数的相对位置,正数与0,负数与0,正数与负数的大小比较。感受正数与负数的无限性。
这节课的思路是清晰的,各个环节联系的也十分紧密。大量的生活中的问题,强有力的吸引住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主动探究获取了新知识。
但是本节课,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自己好好反思一下:
1、对学生的学习起点了解不够,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不深,本身将六年级的教材放五年级来上,学生思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对数轴的理解、对无限性的理解等等都需要考虑。因此有些问题设计的过浅或过深,没有价值。致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非常有限,降低了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学生候答的时间还体现的不够充分,教师引导的太多。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讨论,产生思维碰撞。数学的课堂就是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很教师的连续追问中走向深刻的。课堂上教室填得太多了,学生反而有点消化不良了。学生带着问题学负数,但是没有带着问题出教室继续研究负数。
3、教师自身的素质还亟需提高!
总的来说,这节课是不成功的,距离自己的预期目标还比较远!自身的原因是关键。切记——少说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