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与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方法过程: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认识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认识圆。
教学难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的意识。
教学准备:圆的认识的多媒体课件、圆形物体、投影仪、圆形纸片、铅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 启发引入,激发探究
看看这些图片上的物品你们都认识吗?他们是什么?(圆桌、CD、钟面、方向盘、硬币、摩天轮、交通标志)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其实我们不仅可以在身边的物品中发现圆,大自然里也到处是美丽的圆,不信你们瞧(水波、向日葵),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探寻其中的奥秘吧。【出示课题】
二、动手动脑,体验感悟
1、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这里有个袋子,我请一个人来摸一个圆形看谁能一下子摸出来。(摸出后)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最好能说出光滑的、没有角的、弯曲的等词)那根据这个小朋友描述的谁能说说你认为什么是圆?(圆是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的平面图形)。
2、(1)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谁来说说圆是一个什么图形?(轴对称图形)它有几条对称轴?(无数条)那么现在我要请小同桌两人相互帮忙,拿出你手上最大的圆,画出3—5条对称轴,你能发现它们的小秘密吗? (实物投影,并用红笔点出对称轴的交点)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这些直线在圆内有个特点?(都会经过同一个点)哦,观察得真仔细!谁知道它叫什么?(圆心)谁来猜猜圆心在圆的哪个位置?(圆中心)说得好!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我们通常用字母O来表示。
(2)再来观察这个圆,谁知道从圆心到圆上这点的这条线段叫什么?(半径)什么是半径?连接什么和什么的线段是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一点的线段是半径),半径我们通常用小写字母r来表示。给你15秒钟时间,请你在你刚才拿出的那张圆形纸片上用多画几条半径条半径。你画出了几条?你呢?如果请你再画几条你还能画吗?还能画多少条?(无数条)所以我们说在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跟我一起说一遍。请你再用尺量一量这些半径,你发现什么?(半径的长度都是相同的)所以我可以说半径都相等对吗?(不对在同一个圆中或者是在大小相同的圆中,半径都相等),总结得真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因为圆心在圆的中心,所以从圆的中心到圆上的距离都应该相等)说得真棒表扬,所以我可以说半径都相等对吗?(不对在同一个圆中或者是在大小相同的圆中,半径都相等),总结得真好。(3)其实在圆内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线段,叫做直径,有没有人能上来指一指直径在哪里?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通过圆心并且两点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我们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猜一猜在一个圆中找到多少条直径,它们长短怎么样?(同样是无数条,它们的长短也都相等)
(4)比较半径和直径,同桌相互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同圆或等圆中d=2r,r=1/2d)。
(5)刚才都是小朋友们在动手操作,现在老师来做,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告诉我你发现什么。(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在纸上画确定两个不同位位置的点作为圆心,画两个大小相同但所在位置不同的圆。)谁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圆的位置会不同呢?(因为圆心的位置不同)所以我们可以说什么确定圆的位置?(圆心)选取一个圆心,仍旧以这点作为圆心,我再画一个圆,你发现了什么?(圆心位置相同,但是圆的大小不同)。那么什么确定圆的大小呢?(半径或直径)(6)昨天老师通过改变圆的位置用几个大小不一样的圆通过改变圆的位置,拼出了一个雪人,你们想不想试一试,也用你们手上的圆来创造美丽的图案?四人小组合作用这几个圆创作出一个图形。
三、课堂练习,熟悉圆的特征
刚才我们走进了圆的世界,认识了与圆有关的一些新朋友,接下来我们来和这些朋友们熟络一下做一组习题。
1、 比眼力:
2、 比速度:
看图填空
3、 比思维
(1)这是一个阴阳太极图你能看懂它是怎么构成的吗?
(2)下列投篮比赛中哪中规则最公平?说说你的理由。
(3)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呢?(四人小组轻声说说)
把车轮做成圆形不仅因为圆形易滚动,而且车轮上个点到车轮中心(圆心)的距离都等于车轮的半径。当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车轮中心与平面的距离保持不变。因此,当车辆在平坦的路上行驶时,坐车的人会感觉到非常平稳,这就是车轮做成圆形的数学道理。
四、课堂总结,与生活相联系
瞧,简单的现象中,也时常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至于其他一些现象中又为何会出现圆,当中的原因,就留待同学们课后进一步去研究了。今天我们走进了圆的世界,认识了圆的一些特征,并且我们回想起生活中的许多圆,石子入水后的圆形波纹,阳光下肆意绽放的向日葵等等都是由我们美丽的圆来展现的,也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细心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圆
【课后反思】
《圆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们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认识圆的基础知识。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进一步发展孩子们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的意识。这节课由认识圆的特征、圆各部分的名称、会画圆的各个部分开展教学。
在教学圆的半径和直径时,让每个学生通过折一折,学习找圆的圆心和半径以及直径。在这的活动中去体会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这有助于全体学生比较透彻理解,特别是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探讨完半径与直径间的关系后,为了为第二课时画圆打下基础。我通过自己动手画圆给学生看,让他们仔细观察,圆心与半径在圆这个图形中起的作用,自然地引到,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或者直径确定圆的大小,帮助学生们自发地观察出问题,并且有意识地提高他们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授的最后阶段,我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用不大小的圆,将他们摆放在不同的位置,拼出他们喜爱的图形。既为了复习上面所说的圆心、半径、直径在圆中的作用,也从实际操作中让学生们感受到圆的美丽,将单纯的图形教学进一步的提升到让孩子们懂得欣赏身边美丽的事物上去。
随后,我通过一系列地课堂练习,如在圆中寻找半径、直径;根据已给的图,求出该圆的半径或者直径;说出太极图的组成;投篮比赛的规则;思索车轮为什么要造成圆形的等等,进一步复习刚才所学的新知识。同时,后面一部分的联系,我通过紧扣他们的生活实际,希望学生们能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死板的知识点,运用是活生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总体来说这节课上下来思维较为连贯,上课步骤较为顺畅,习题的设计也富有一定的递进性。然而,这堂课还是给我留下了不少的遗憾。第一,在讨论个别问题时,我的期待值是课堂氛围活跃,但是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第二,由于开始时的紧张,在引入部分语速较快,没有兼顾到部分基础较弱或者进入角色较慢的小朋友的反应。并且结束语有些仓促。第三,一些数学术语或者小细节的地方仍旧被我忽略,作为数学老师严谨是必要的。这点在我今后的数学教学上一定要加强注意,也会向这方面做得突出的老师多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