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的计量说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十二册
本节课教学内容:
这节课我教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十二册118页量的计量整理与复习,这部分内容是把小学阶段学过的计量单位汇总在一起,通过整理与对比来进行复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复习课是学生在学习某一阶段数学知识之后,帮助学生梳理已学知识,促进知识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课。
根据“课标”、教材及本班学生实际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在经历自主梳理常用计量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清理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明确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
2、在生活化的复习应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领略数学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明确常用的计量单位及进率;对量的计量知识的有序整理及各种计量单位间的特殊进率。
教学难点:对量的计量知识的有序整理及各种计量单位间的特殊进率。
教学方法:以情景教学法为主,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情景,以一篇日记为教师导学和学生活动的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学习方法: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主,自主合作整理知识网络。
本节课我打算这样来教::
本节课通过日记激趣、整理知识、游戏巩固、解决问题、拓展渗透五个环节来完成教学目标。
本节课这样设计的原因: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这部分内容知识点较多,且比较分散,而复习课学生往往觉得乏味,缺乏新鲜感,没有兴趣,更提不起精神,为了改变这一现象,课的开始,以小学生的日记创设情景,引发知识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富有情趣。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计量单位,引起学生对以往所学计量单位的主动探究。同时也顺利地导入下一个环节。
二是总复习阶段,学生间的差异愈来愈明显,在整理这一知识环节,先进行学法的迁移,让学生畅谈应该怎样复习“量的计量”这块知识,接着组内复习、讨论、整理的知识图,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明确不同计量单位间的联系和区别,完成教学目标1、解决难点、突破难点。同时也在实验着本组课题,小组合作中转化学困生。游戏环节是为了调节课堂气氛,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建立计量单位的正确表象,为解决实际问题做铺垫。
三是由于复习课不是新授的重复,它要求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要把旧知识作为生长点,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以提升的同时还担负着查漏补缺的重任。针对新课标提出的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复习课的功能要着眼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我力求将数学问题生活化,选择一些典型的生活化的复习材料(小明的爸爸生病吃药的剂量、电视节目安排、课本大小的估算、结合实际修改并补充日记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素材)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人人都能体验成功,有所提高,问题的设计融合了多方面的知识、层层递进,学生如同进入了一个数学超市,学生面对一些生活化的复习场景,拓宽了数学视野,学生领略到数学的独特魅力,是对学生掌握量的计量状况的大检阅,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有效完成教学目标2和3。同时也转化了学困生。
最后的拓展渗透环节主要拓宽学生宽数学视野,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