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4-08-05 12:08:18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P81—P83。

教材简析及教学设计思路: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年、月、日的认识”就是在学生理解、掌握了“时”、“分”、“秒”等时间单位,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时间单位等方面的知识和时间的一些简单计算方法。

在本课的设计与实施中,围绕着教学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

一、由特殊——一般——特殊,进行组建新知。例如“探”中“1.认识年、月、日”这一部分,先让学生观察1993年年历,让学生对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了解之后,再通过电脑演示1998——2001年年历,进行验证;再如“判断平年、闰年”这一部分也充分运用到由特殊——一般——特殊的推理过程。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求新知。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合理组织游戏,强化新知。本课充分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各年份各月情况和“四年一闰”的规律,特殊的年份、月份、天数的显示色彩鲜明,突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目标的实施和达成。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年龄特点,合理组织游戏,既巩固了知识,又可调节气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实施学习目标。

另外,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模式是否合理。而本课是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新授课,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并采用“五字”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了“一、复习引入”、“二、探索新知”、“三、巩固练习”、“四、达成检测”、“五、总结评价”,即“促”、“探”、“练”、“测”、“评”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              能够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3.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4.              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重点:

掌握平年、闰年、大月、小月等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

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及有关自制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              复习:

学过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及其关系,猜一猜今天学习什么时间单位(生:年月日;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2.六人小组交流;

师:课前你们通过上网、问家长、同学互相学习等对“年月日”的知识做了一些课前学习,并做了笔记,填写了学习报告,现在请你们以六人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互相分享学习。

3.引入:

课件显示“太阳、地球、月亮”图及运行情况,引出时间单位“年、月、日”,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人的认识和情感是紧密相联的,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引入中通过电脑显示太阳、地球、月亮的运动图像,同时配以说明,即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又恰到好处地简介了年、月、日的科学依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强烈求知欲。】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