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从实物中抽象中角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三角尺、
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背着小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学校上学,在上学的路上大家是不是都要过十字路口?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一个十字路口去看一看。(出示情境图)
问:这幅图画了什么?
从图中你能找到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学生举例)
二、研学新知
1、找角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新的图形---角。(板书课题:角)
问: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地方有角?
学生指图中的角,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闪动角。
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角? (生举例)
师出示红领巾、金字塔、南浦大桥、香港中银大厦,闪动角。
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角,它们都隐藏在物体里,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还会发现更多不同的角。
2、指角
出示三角尺
师:请大家拿出三角尺,你发现三角尺上的角了吗?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
指名指角,然后师讲解(学生跟老师一起指)
同位互相指三角尺上的角。
3、做角
师:刚才我们找了生活中的角,还学会了怎样指角,你想不想利用自己的双手也来做一做角呢?
学生拿出桌面上的圆形纸,
师:在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折出一个角吗?
学生折角
展示:
问:你做的什么?
它有几个角?你能指给大家看一看吗?
评价:大家觉得他做的怎么样?
4、什么是角
师:老师看到每组同学都做出了许多角,那么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你做的角,同位互相说一说
指名说:
生:角有尖尖的头,有两条直直的边
师:大家说的这个尖尖的点叫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边(板书)。角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练习:(1)指名到黑板上指出第二个角的顶点和边。
(2)把三角尺上每个角的顶点和边指给同位看看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认识直角
课件出示:(图略)
问:你发现了什么?
师:第3、4个角比较特殊,和其他的角不同,我们把这种角叫做直角。看,黑板上有直角吗?
问:画上直角符号象什么?
指名说一说
师:三角尺上有一个角也是直角,你能找出来吗?
学生跟老师指一指三角尺上的直角。
问:你还在哪儿见过直角吗?
三、自主练习
师:我们学习了这么多有关角的知识,你都学会了吗?
老师这儿有几道题要考考大家,比比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
1、哪个是直角,在直角下面画对号。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好方法判断直角。
2、 课本第25页第二题
学生先自己画一画,然后师讲解、订正。
四、课堂总结
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
[课后反思]:
角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之后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角对于学生来说,虽然生活中经常遇到,但是他们并没有形成正确的概念,对角只有一些朦胧的认识。针对学生的基础和经验,我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的实物抽象出角的过程。先从身边的物体入手,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角,并用正确的方法指出角,在指角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初步体会角的形状,通过摸一摸、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对角能正确认识,建立正确的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本节课有以下几点较为突出: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本节课首先创设生活情境——十字路口,通过让学生观察图中有什么、是什么形状的,引出角的初步认识,然后让学生找出图中藏着的角,再找生活中的角,使学生体会到角就在我们周围。
2、放手让学生当主角。整个教学过程:找角、指角、做角、认识直角,都是学生主动操作与探究的。有了教师的放手,为学生创设了动口、动脑的机会。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对角的形状及特性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我发现,也有一些学生对直角没有正确的印象,“什么样的角是直角呢?”教师不能挖深,也不能一带而过,导致学生印象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