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 课题:认识时分 教学
学校:常州市潞城小学 |
年级:二年级 |
班级:二( 3 ) |
人数: |
学科:数学 |
课题:认识时分 |
教师:陈秋芳 |
日期: |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使学生在熟悉的活动中,具体感受1分、1时的持续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设计依据: 1.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探索并发现1时=60分,1分=60秒,学会判断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这部分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的基础上教学的。考虑到秒时很小的时间单位,日常生活中的计时很少需要精确到秒,因此本课时作为第一课时,主要教学时间单位时、分的认识,引导学生探索发现1时=60分,为下一课时认识秒作铺垫。这样有利于学生把先前的学习经验迁移到后续学习中,又便于学生集中精力掌握看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这一学习难点。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对钟面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的时、分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单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的概念,二年级学生对此比较模糊,不容易理解,很难建立起量化的时间概念。所以在课堂中需要学生充分了解钟面的结构,设计一些小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亲身体验。 |
|||||
教学环节 一、情境引入 二、认识钟面 三、认识分 四、认识时 五、总结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1.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段的音乐放松一下,听听看这段音乐你熟悉吗?在哪里听过? 2.看来大家都很喜欢看《喜洋洋与灰太狼》,那你是都是在什么时间看这个动画片的? 3.平时做什么事情也需要看时间? 4.看来时间跟我们的生活真是密切相关,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更多关于时间的知识。 |
听音乐,发现是《喜洋洋与灰太狼》的音乐。 指名学生说一说,引导学生认识到看钟表才能获得时间。 指名学生回答生活中需要看时间的事情。 |
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
|||
1.请大家观察钟面,从钟面上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小格,一共有60个大格,并且知道顺时针方向。 |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 |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与人合作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
|||
1.钟面上有60个小格,板书: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演示分针走一小格。 2.一分钟到底多长呢?播放《少先队队歌》让学生感受一分钟这首歌播了多少。 3.一分钟能做多少事情呢?小实验:请几个学生跳绳,其他学生可以写字,做口算题,读书。看看一分钟可以做多少事情。 3.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走一大格是几分钟?两大格呢?走一圈呢 |
静静地听一段音乐,感受1分钟队歌播了多少。 学生参与小实验,集体交流一分钟跳了多少下绳,写了多少字,做了多少口算题,能读多少书。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教师进行演示,最后组织同桌之间相互说说。 |
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感受一分钟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的时间观念,促使学生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
|||
1.观察分针走一圈的时候,时针有什么变化? 2.板书: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 3.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一大格,1小时=60分 4.时针从12走到1是几小时?从1到2呢?从3到6呢?走一圈呢? 5.体验一小时:(1)一节课是()分钟,课件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是一小时 (2)1小时是60分钟,那么半小时是几分钟? |
学生观察,独立思考并回答 指名学生说说为什么1小时等于60分,自己是怎么理解的。 同桌之间讨论,再集体交流。 |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自主探索认识到1小时=60分 |
|||
通过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放学回家后,大家可以看看自己一小时能做多少事,明天我们再来交流一下。 |
|
|
|||
板书设计 |
认识时分 12个大格 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 一个大格有5小格 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 共有60小格 1小时=6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