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 《谁的手儿巧》教学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4-01 17:53:03

《谁的手儿巧》教学反思

这节课能较好地体现青岛版新教材的教学理念。通过创设比比“谁的手儿巧”这一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努力体现活动性、探究性、实践性于一体。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玩”中——发现问题、自觉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是新课改强调的重要内容之一。例如: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摆出自己喜欢的玩具。学生在亲自动手摆的过程中大脑也不时的会产生疑问。当摆完玩具之后,师就问:“你的问题是什么,谁能起来说一说?”顷刻间,学生的问题尤如雨后春笋般萌发出来。有的学生问“为什么牙膏盒是长长的,而药盒是扁扁的?”“为什么球要放在上边,而不放在下面?”“为什么球和茶叶盒能滚,而大魔方不能滚?”“我想知道我们小组摆的这个汽车都用了哪些物体?” “我想知道这些物体的名字叫什么?” ……一个又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被学生提了出来,学生提问题能力得以提高,提问题的意识得到了培养。
二、“静”中——自主探索、寻找解题策略
    合作交流并不是不要学生的独立思考。例如:在解决 “像磁带盒这样形状的物体有几个?这一关键问题时,师就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有的学生说:“可以把像磁带盒形状的物体找出来数一数”,师在充分肯定这一意见的同时,再一次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按照形状对物体进行分类。学生自己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动”中——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活动中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本课的看点之一。例如:当学生介绍完小组的分法时,有一个学生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电池上面有小垫,你为什么还要把它与饮料瓶放在一类?”此时有一学生立即给予解答说:因为他们都是圆圆的,并且都能滚动,所以把它们放在一类。在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师因势利导说;你们小组是按照能不能滚,把他们放在一起。那如果我们把小电池上面的小垫忽略不计,你(手指提问的学生)觉得小电池的形状应该跟谁放在一起呢?(饮料瓶)在这一活动中生与生之间进行着思维的碰撞,师只在关键出给予点拨,使学生明白小电池的形状近似圆柱体。再如解决“为什么茶叶盒和球能滚,而大魔方不能滚”这个问题时,师围绕着学生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利用老师提供的木板,玩一玩、滚一滚、摸一摸、说一说,探究其中的原由。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自己去发现,去研究,去探讨,体验成功的快感。
四、“学”中——结合生活,陶冶学生的个性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本节课的最大靓点。通过设计从生活中举例子、欣赏图片、摸物体等有趣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欣赏图片这一环节设计就很巧妙,集“四大优点”于一身:一是巩固了新知;二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数学。四是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美。再如:最后一环节设计的也很好,通过欣赏老师制作的机器人来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达到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另外教师还相机诱导:“祝你学习上做一个有心人”“希望你天天锻炼,身体越来越棒!”通过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为学生播下勤学、爱学的信念。完成了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存在的不足:
   (1)小组合作还需进一步加强指导。例如:学生的合作意识还是不强,有的时候还需老师问“谁还有没有问题”等语言,学生缺乏自觉性。另外部分小组出现了了分工不明确,组员不积极参加活动,表现消极等现象。
    (2)由于课堂教学环节开放性,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科学的评价学生,巧妙地处理课堂上的随机事件还需进一步加强。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