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检测质量分析
2009—2010学年度学期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检测质量分析
界水小学 黄英荣
我们的数学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本单元的学习是为今后学习多位数加减打基础,所以学生务必规范计算格式,标上进位1和退位点。本单元重点突破: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进位加;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退位减;3、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这三块内容最重要的是学会笔算(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列竖式计算)以及相应的口算、速算方法,其中笔算是重中之重,学生们总是图方便省掉退位点和进位1,在检测试卷中同样如此,因此失分的占多数,有些还出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只算到一半的现象,这除了粗心之外,其实也是方法不够熟练的表现,课外的巩固比较欠缺。
一、试题的特色
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本次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填空、选择、解决问题等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2、本次测试注意了开放意识的浸润,分别在第五大题中设置了 “你还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吗?”的开放性题目,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试题内容
试卷共有九大题,总分100分。由填一填、选一选、连一连、算一算、看图列式计算、生活中的数学这几类题型组成的。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本次测试成绩总体情况如下:
总人数 |
99~90分 |
89~80分 |
79~70分 |
69~60分 |
59~50分 |
19 |
7 |
6 |
4 |
2 |
0 |
从整体上看,学生对于本单元知识掌握一般,说明教学中还存在死角,学生还有相当大的提高空间。
1、填空题的第4题学生丢分相对较多,主要原因是学生不知道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两位数各是多少,因此无法计算出他们的差。
2、选择题中第3题丢分多,错误原因:学生不能仔细读题,认真揣摩题意。
3、第三、四题是计算部分:小部分学生从卷面上看,计算正确率还不够,还需要每天坚持几分钟口算训练,可以口算和笔算结合训练。
4、第六题:生活中的数学。联系生活,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做到学以至用,明白知识与生活是分不开的。失分较多的是第1、2小题和第5题的第(3)小题(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多数学生提问题不够完整,有的没有加上问号。解答问题时个别学生不是整个题错,而是忽略单位,有的不写单位名称,还有待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训练。
三、改进措施
通过对此次考试质量分析,我对以后的教学有以下想法:
1、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使学生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水平。
2、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利用课堂教学及课上练习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审题,及时检查,仔细观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4、注意平时加强口算练习,做题时看清运算符号和数,再计算。
5、多从答题错误中深层次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联系生活、做数学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