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 《观察物体》案例分析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2-17 19:57:28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为《观察物体》, 本课旨在通过让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体会和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借此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这节课我改变过去死套教材讲课的传统方法,通过联系日常生活进行启发诱导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之间观察交流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再加上“合作激励”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改为主动。在为同学们讲解这课内容时,我以小朋友们喜欢的各种玩具引入,新颖、有趣,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整堂课分为四大版块: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兴趣,合作求知;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巩固延伸,课堂总结。
从上课的效果看,这样的设计有一下的积极因素:

第一,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用“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第二,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对照课本p76页上的恐龙图,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使学生认识到观察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客观实在性。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第三,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第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同投入到分析研究之中,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打下良好基础,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同时,也使学生经历了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团队比拼的过程,学生大喊“快乐队——动手动脑,开心队——展示才华”怀着崇高的集体荣誉感参与教学活动,从活动中体会到成功感。

本课教学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入其中,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而参与、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是学生自己,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但在小组调查时感觉指导没有顾及到每个小组,小组内同学合作得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学生合作等方面加强指导,注意平时的培养与提高。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