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 捐书活动 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5-19 09:35:48

【教材分析】

  教材用图表的形式呈现了两个小学捐书的情况,从而创设出“捐书活动”的情境,启发学生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列出数学问题,并独立列出算式,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并自己尝试算出得数,然后在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的方法。但这次教材对于连加的竖式笔算格式有了新的规定。要么是两个竖式,要么是三个数写在一块的连加竖式。以往先两个数相加,再把答案和第三个数加,写在一个竖式上的格式不再使用。教师应注意讲解。
  【学生分析】
  1、学生在一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运算,在本册第六单元又学习了万以内数(三位数)的加法运算。本课正是在两个知识点基础上继续学习的。
  2、部分学生具备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利用旧知,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能独立正确进行计算。但同样也有部分学生需要进行学习后反复练习才能正确计算。
  3、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够有较多的独立思考空间,以及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学习目标】
  1、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2、结合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加的多种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3、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时间:1分钟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给你们看几张照片。(课件)
  这些年龄和你们差不多的孩子,因为贫穷,只能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学习,但他们依然尽着自己的最大努力用功读书,你们说他们这种精神值不值得学习?你们愿意为他们做些什么吗?
  建设小学和民族小学的孩子们也想献爱心,于是他们发起了一场“捐书活动”(引出课题),
  老师把他们捐书的情况做了个统计,一起来看看吧!
  (二)新知探索    时间:27分钟
  (1)看看、说说   时间:1分钟
  出示统计表。
  我给大家10秒钟的时间仔细观察两张表,看看你能从中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
  (2)提出问题   时间:2分钟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和加法有关的数学问题?下面的同学请仔细听,如果发言的同学的问题提对了,请送给他们热烈的掌声。
  生1:建设小学一二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列式呢?   118+104(板书算式)
  生2:建设小学二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板书算式)
  生3:民族小学二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02+98(板书算式)
  生4:民族小学一二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09+102 (板书算式)                    
  刚才这些算式都是几步计算的(1步),那你能提出两步计算的加法问题吗?
  生5:“建设小学一共捐书多少本?” 
  生6:“民族小学一共捐书多少本?”
  [设计意图]巧妙带过与本节课关联不大的问题,迅速进入本节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解决问题  时间:24分钟
  a、列式:
  118+104+95
  109+102+98(板书问题及算式)
  先来看看这个问题:“建设小学一共捐书多少本?”,
  这个式子和前几天我们学习的式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连加),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新知识。(引出课题) 
  c、估算:
  (课件)这时候,我们的新朋友小猴子出来有话要说,它要考考你们,看看是什么问题:“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本?”你能告诉它大约是多少本吗?(连续抽问)
  请一个同学告诉大家你是怎么估的?
  估: 120    100     100      320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估”的过程,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
  d、算一算:(学生独立演算)
  看来小猴子的问题没难倒你们,(课件)他的好朋友小兔子不甘心,还有第二个问题:“刚才我们估计的只中大概的结果,要算出正确的答案你会吗?你能想到哪些方法?”
  “口算、脱式、竖式”
  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有同学已经算完了一种方法,试试你还能想到第二种方法吗?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