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厦门中考数学试卷试题分析
控制计算题量 渗透数学文化
今年厦门的中考数学试卷,保持前些年命题思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新教材的新理念。试卷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考查目标注意到层次性和相关性,内容按照新课标的义务教育数学学习三大领域(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适当分配比例,既考虑到知识的覆盖面,又突出了重点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
试卷在注意控制难度的同时,又有恰当的区分度,既给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又有利于各类高中的招生工作。
另外,今年的数学试卷还有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
1.注重双基考察,控制计算题量
考查学生数学基础部分的试题占到70%以上,对于中等程度的学生,选择题和填空题大都是只需通过简单直接的思维和运算就可以完成,基本没有阻碍。与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关联性较大的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及其图像、几何图形的认识及其变换等知识仍为主要考查对象。同时,除最后两个大题的最后一问有一定的计算量外,其余的题目也都注意到了计算量的控制。
2.考查思想方法,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基本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在初中阶段就能适当掌握一些常用的数学方法和重要的数学思想,对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试卷中第7题、第20题、第25题的数形结合,第26题的分类讨论,第23题的举反例,第17题的图形旋转变换,第22题把分式方程与不等式的知识点放在经过改编的课本题中考查,颇具新意。特别是第25题,由课本中直线与圆相交的定义,给出直线与正方形相交的定义,并利用给出的定义解决问题,形式新颖,构思巧妙,充分体现了命题者对数学文化内涵的挖掘。它对初中数学的教学与复习有着强烈的导向作用,即要重视对课本知识的挖掘与延伸,而非一味上演题海战术。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