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传播》教学案例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梧州市藤县太平镇中心校 周福娟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的物质传播声音的效果是不同的。”并能简单设计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实验。
2、培养学生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的能力,并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 教学内容: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设计实验研究声音传播的方向。
四、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启发
五、 教学仪器:
教师准备:玻璃钟罩一只,抽气机一台,手机一只,水槽一个;
学生器材:沙袋,水袋,气袋,纸杯,棉线,牙签。
课前准备:学生利用纸杯、棉线和牙签制作土电话。
六、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听说宇航员在月球上就算面对面大声地说话,对方也不能直接听到他的声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学生讨论,提出猜想。
(二) 引导点拨,与学生共同探究
1、活动1:钟罩里的手机
(1)教师演示“钟罩里的手机”实验,提醒学生将前后听到的音量进行对比。
方法:先用手机播放铃声,你能听到声音吗?再用钟罩盖住手机,你还能听到声音吗?它有没有变化?最后用抽气机抽走钟罩里的空气,你还能听到声音吗?
(2)预测实验的结果。
学生预测声音会变小或消失。
(3)观察实验现象。
刚开始能清晰地听到手机铃声,用钟罩盖住手机后,听到的声音变小了;用抽气机抽走钟罩里的空气后,就听不到声音了。
(4)讨论实验现象说明的问题。
师:玻璃钟罩里空气较多时,我们能清楚地听到声音;当钟罩里的空气越来越少的时候,我们听到的声音也越来越小了;直到抽掉钟罩里全部的空气(不可能抽得很干净),相当于真空状态,跟月球上差不多时,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这现象说明了什么呢?是声音不存在了?还是只是没有传到我们的耳朵,所以我们听不到?
学生讨论、分析。
(5)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声音能通过空气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活动2:声音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1)师:声音可以通过气体传播,那么它能在液体、固体中传播吗?
学生猜测并讨论。
(2)教师接着做水里的手机实验。教师将正在播放铃声的手机用塑料袋装好,密封(不能让水漏进去),然后把它轻轻地放到水槽里,学生认真听听看,还能听到声音吗?
学生很容易听到声音。
(3)学生把耳朵贴在课桌上,然后用一只手在桌面或桌腿上轻轻敲击或摩擦,听听看能听到声音吗?
学生能清晰地听到声音。
(4)师生共同讨论并得出结果。——声音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3、活动3:比一比,谁最响亮
(1)师: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播声音,那么它们传播声音的效果是不是一样的呢?如果不一样,哪一种传播声音的效果好些呢?
学生猜测可能空气传播会好一些。
(2)学生分别将沙袋,水袋和气袋放在桌面上,一只耳朵轻轻贴在其中一只袋子上,然后,在距离袋子一臂远处,用手指轻敲桌子或摩擦桌子(用的力度要相同)。听一听,比一比,看看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到的声音最响亮?最不容易听到声音的袋子里又是装什么的?
(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液体和固体传播声音的效果比气体好。
4、活动4:哪个方向可以听到声音
(1)师: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是向什么方向传播的呢?
(2)学生思考并讨论,提出假设。
(3)师:你们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提出的假设吗?
(4)学生交流、实验、汇报。学生基本能自己设计实验。比如站在教室中间说话,教室各个方向的同学都能听到声音;轻敲桌子,把耳朵贴在桌子的每一个方向上都能听到声音。向水中扔一块石头,石头周围各个方向上的鱼都会被吓跑。
(5)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6)教师小结——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三) 巩固与运用
1、活动5:做一个“土电话”
(1)两个同学用课前准备好的“土电话”说悄悄话。
(2)改变“电话线”的方向再进行实验。
(3)学生总结并汇报声音怎样通过“土电话”传播。
(4)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四) 拓展
1、师:你能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伏罂而听”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吗?
2、让学生用不同的办法是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
(五) 总结全课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声音的传播
固体
声音传播的方向 各个方向(四面八方)
八、教学评价
1、本节课从登月宇航员在月球上面对面说话而对方无法听到的现象入手,提出声音传播的问题,然后通过“钟罩里的手机”和“声音在液体、固体中的传播”这两个活动,充分证明了“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接着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探究声音在哪种物质中的传播效果好的问题。于是,学生完成了“比一比,谁最响亮”这一活动,亲身体验了三种状态的物质传播声音的效果确实是不一样的,证明了“不同的物质传播声音的效果是不同的。”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声音的传播中一个重要部分,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发现了“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然后,通过“做一个 ‘土电话’”的活动对这一结论进行巩固和运用。最后作为拓展部分,还让学生想办法完成“让声音变小或消失”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发声和消声的关系。
本节课体现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这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教学活动由易到难,步步深入,首先学生只是观察教师做实验,接着到自己动手做实验,到最后自己能够亲自设计实验,易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实验能力的培养。科学知识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从我们的生活出发,在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中找答案,然后再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从神秘的月球和学生崇拜的宇航员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愉快的进入学习。本课的教学活动比较简单,学生在完成活动后自信心得到了满足,对下一环节会更期待和自信,教学会更轻松。在学中乐,在乐中学,真正实现了快乐学习。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