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四单元第8课第1框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学科:政治
学段:高中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高二
课题:必修3第四单元第8课第1框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作者:琼州学院附中 周经葆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当今文化市场的特点及其原因,文化市场"喜"和"忧"的表现,当今文化需求的特点,大众文化的内涵,发展大众文化的措施。
2、理解文化市场中"喜"和"忧"的现象,文化需求特点的原因。
3、分析大众传媒对文化市场的影响,如何建设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认识其本质。
2、能够客观评价文化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的学习,能够正确选择文化生活,并传播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抵制不良文化。
二、[本课重点、难点]
1、本课重点:如何评价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我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2、本课难点:"经典"与"流行"作品的价值。
三、[教法]
1、体验法
2、启发式
四、[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新课
(投影)
图片一:丰富多彩的服装服饰
图片二:五颜六色的广告
图片三:报刊杂志
......
请大家打开课本86页,今天我们学习第四单元第八课,一起走进当代文化生活。
一、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一)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问:从文化的角度看,上述现象反映了什么变化?
(反映了文化生活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的转变,也反映了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
问:面对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你经常有哪些文化消费活动?
(由生活事例引出学生自己的生活回忆,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概括出下面的一个内容)
1、当今文化市场的特点:色彩斑斓,多种选择。
问:为什么呢? 根源在哪呢?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的品质。例如"电脑网络的发展,使我们可以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可以数字化生存,足不出户,就可以定餐购物)
2、形成当今文化市场特点的原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与流通成为可能。
教师过渡:(设问)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让我们在文化生活中有多种选择,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教师活动:(提问)你认为有哪些可喜的变化?能否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举例说明可喜的变化,以及理由。
教师过渡:对学生给予肯定的同时引出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所带来的隐忧。
学生活动:列举文化生活中令人担忧的现象,并归纳原因。
教师简要点评后投影显示
(二)文化生活的 "喜"与"忧"
1、喜 原因:
表现:①、②、③、④
2、忧 原因:
表现:①、②、③
(投影)问:结合你的切身体验,谈一谈如何看待大众传媒的发展。
(应全面地看待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一方面,大众传媒使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文化作品得到更好的传播,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文化,虚假的广告等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
问:应怎样能解决这个"忧"呢?
(必须对大众传媒进行管理,决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依法进行,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
(投影)3、启示: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过渡:)我们就文化而言应如何管理、正确引导?
(投影)阅读课本88页虚线框里事例,并思考后面的问题:你赞同上述哪种观点? 你的理由是什么? 可否提出自己的建议?
(通过探究,使学生明白如何对待友情,如何与别人相处。)
(过渡:)通过积极的管理和引导,给人民大众提供有针对性的,适合其需要的文化内容。
(三)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提问:在家里有没有与家人争看电视的时候?为什么?
引出:由于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加上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人们的文化需求也不一样,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投影)1、人们的文化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
教师活动:在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出下一个辩论的话题。组织学生分小组展开积极的辩论。
(投影)学生辩论:结合书本89页材料讨论问题--"你是怎样看待'经典'与'流行'作品的价值?"
教师活动:巡查时适当点拨,在分析总结几种讨论结果后,引出什么是我们所提倡的大众文化?
(投影)2、什么是我们所提倡的大众文化?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强调我们所提倡的大众文化要有两个条件:一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二是先进、健康有益的。
引出最后一个问题
(投影)3、发展大众文化的基本要求
学生活动:说出发展大众文化的基本要求。
教师活动:显示几个基本要求.
教学小结:提问学生今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认为掌握的重点应该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投影显示今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网络。
练习巩固
评价与反思:
这堂课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实际,学生获得的体验是丰富而深刻的,知识在合作研讨、意见交换中形成,思想觉悟得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