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一单元第1课第1框 体味文化 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学科:政治
学段:高中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高二
课题:必修3第一单元第1课第1框 体味文化
作者:万宁中学 马宝雨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相关内容,联系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基础知识以及认知、理解和接受能力,特拟定本案。
1、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的涵义;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了解文化现象的普遍存在,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理解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对不同性质的文化现象进行计较鉴别的能力;通过对多样文化现象的感受、剖析,有意识地学会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感受力;增进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生活的情感,自觉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在体味文化的力量的同时,认识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同时,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文化在社会实践生活中产生同时又对社会生活具有反作用。
教学重点:
文化的含义;文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等,并与研究性学习结合
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的文字材料和图片制作成课件;对媒体及计算机网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文化"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个词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学们经常开玩笑说:你这人咋这没"文化"呢?或者说:没"文化"真可怕。可以看出,"文化"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非常亲近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内涵。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那么,"文化"究竟什么是呢?本节课就让我们来共同感受和体味文化的无穷魅力。
讲授新课:
一、文化"万花筒"
展示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关于文化的图片,让学生总结图片中都反应了哪些文化现象?
兵马俑、京剧、太极拳、四大发明、飞天、大合唱、杂技
得出结论: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板书)
让学生举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文化现象。
例如:以同学从早晨家里出发到晚上回家这一过程遇到的文化现象
小区文化--公交文化--校园文化--饮食文化--网络文化
得出结论:
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板书)
让同学们以海南和东北地区的饮食不同并展示一些各个地区不同文化的图片--蒙古的摔跤图、东北的二人转、海南的琼剧等
得出结论:
3、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板书)
过渡:我们刚才欣赏了不同区域文化现象的图片,也谈论了不少关于文化生活方面的话题,大家从中一定体味到了文化,那么,文化究竟是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来共同探究文化的内涵。
二、文化是什么(板书)
1、文化的含义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理解
(1)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不是自然现象)
相对于自然界而言: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不是自然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①文化素养的形成--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足灭生的,也不是在后天自发形成的。面足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文化素养的表现--在日常言行中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人们的文化素养总是要通过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等体现出来。这样,我们通过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就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归纳:相对于人们自身而言,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问题探究〗观察教材第7页两幅漫画图片思考:这两个镜头中西装革履的男青年和稚气未脱的学生,谁更有"文化"?为什么?
提示:稚气未脱的学生更有"文化"。
因为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人的社会行为,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发生在公交车上的两个镜头,形象反映西装革履的男青年和稚气未脱的学生不同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稚气未脱的学生行为是文明和高尚的。
(3)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文化指的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和产品。
文化传承与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并不是纯精神活动,也不是纯精神产品,"文化"传承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产品,一个时代的文化,必然表现在这一时代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甚至表现在这一时代的雕塑、建筑、时装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因此.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通过铁人精神、航天精神、义勇军进行曲、马赛曲等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使人备受鼓舞。
2、文化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1)、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通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封建迷信等落后、腐朽思想的对比,证明文化的双重作用。并让同学们举例说明我们应该发扬什么样的文化。
(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