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四单元第8课第二框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学科:政治
学段:高中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高二
课题:必修3第四单元第8课第二框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作者:三亚市第一中学 张冬梅
课题: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三亚市第一中学 张冬梅
组长:刘将锋
-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识记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内涵.
⑵理解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危害及其存在的深层次原因.
(3)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到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危害,在文化生活中学会提高能力,拒绝污染,并且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保持昴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 1、 教学重点:辨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现.
- 2、 教学难点:各种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 3、 课前安排:1课时
-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随着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使我们的文化生活更加色彩斑斓,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生活的热情.但现实生活中仍存在有一些不良的文化现象,如课文综合探究-所举的事例。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阳光下存在阴影.
板书:阳光下的阴影
[推进新课]:当今社会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共存,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虽然我们总是希望生活中充满阳光,希望通过文化生活,可以获得美的享受.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在寻求各种机会,试图污染人们的思想,腐朽人们的灵魂,破坏社会的和谐与健康.
设问: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再由各组选代表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我们需要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板书: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问题探究]:
要求学生欣赏教材第91页漫画《殊途同归》、《一件也不能少》及多媒体展示一组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文化、色暴文化的图片.
(设几个问题由学生讨论回答):
⑴这属于什么文化现象?
⑵这种文化现象带有什么特点?
⑶这种文化现象有什么危害性?
(教师归纳总结): 1、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含义(略)
2、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异同:
同:都是文化糟粕.都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相背离.
异:a表现形式不同(略)
b性质不同:落后文化是认识问题,腐朽文化即它祸国殃民的社会危害性
c危害不同(略)
d 对策不同(略)
(要求学生结合生活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还存在有这一文化现象.)
3、 存在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原因(历史和现实的)
首先,我国长期处于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其次,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人群的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
由教师结合事例进行讲解。
板书:奏响主选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
(播放千手观音的视频).询问学生看到这一节目时有什么感受?
并结合课文94页电影《生死抉择》和《激情燃烧的岁月》剧照询问学生的感受。
根据学生的感受,教师归纳总结: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的导向作用:(略)
然后接着设问:2、我们应该如何加强文化建设.
学生回答: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落后文化,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 四、小结(略)
- 五、板书设计: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一、阳光下的阴影
二、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1、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含义
2、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异同:
⑴同:都是文化糟粕.都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相背离.
(2)异:a表现形式不同(略)
b性质不同:落后文化是认识问题,腐朽文化即它祸国殃民的社会危害性
c危害不同(略)
d 对策不同(略)
3、 存在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原因(历史和现实的)
三、奏响主选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
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的导向作用:
2、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评价与反思:
选择具有时代性、真实性的生活材料,并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视频、电影、电视剧进行情境引入,展开探究活动。并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正确地分析材料,达到知、意、行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