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第三单元第8课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学科:政治
学段:高中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高二
课题:必修4第三单元第8课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作者:儋州市第一中学 陈丽妹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1) 识记:发展的实质。
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
- (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
- (3)运用
列举实例,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原理,说明自然界是无限发展的,结合百年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说明人类社会是永恒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了解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运用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去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提高判断是非、正误的能力。
- 2.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初步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生能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2)学生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3)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发展的实质
2、难点: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
三、教学方法
运用探究法、讨论法、分析法,创设具体的情境作为载体,总结分析哲学道理。使哲学道理生活化、通俗化,使学生理解哲学道理的过程自主化。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
教学活动 |
设计意图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第一框题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导入新课:复习提问联系的特点和联系的含义。 课堂探究:①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 ②你认为人类的体质还会发展吗? ①自然界是发展的。 ②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ƒ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每个人的认识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浅入深的过程。 展示两幅图片:袁世凯称帝和新中国成立。 2、发展的实质 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②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幻灯片演示"课堂练习"。 |
教师提问:我们已经知道,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联系有哪些特点?联系的含义是什么? 教师:正是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第一个框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教师:哲学上把世界分为哪几部分? 教师:所以我们接下来需要分别论证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以及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课前,我们班的一些同学进行了认真的准备,给大家带来了几段有趣的视频资料和重要的新闻热点。下面有请第一位信息发布员班长吴秋健同学上台展示。大家欢迎! 教师:分析提问书P60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看"相关链接",说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发展的。 教师:幻灯片展示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指出:社会形态的更替表明人类社会也是发展的。请第二位信息发布员介绍我国社会的发展状况。 教师:如果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忽视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往往会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针对这一问题,胡锦涛主席特别阐述了要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播放视频) 教师(分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指出:党提出"又好又快"发展,这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就是强调我们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请第三位信息发布员上台展示相关资料。 教师: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师: 要求学生思考:这两种变化都是发展吗?变化能等同于发展吗? 教师随机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运动、变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三者的联系和区别。 教师:演示幻灯片,给出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要求学生自己概括出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 教师展示一幅漫画,请学生上台讲述漫画中马车和蒸汽机车赛跑的历史故事。 教师分析学生的观点,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指出在判断新旧事物时,人们常常犯的三种错误。 课堂练习:用正确的标准判断下列事物是不是新事物。(略) 课堂小结。(复习本课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会考大纲对相应知识点的要求) 课堂练习(选择题) 布置课后思考题:介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概况,要求学生思考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怎样,道路怎样?旧事物的必然趋势如何? |
学生回答: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生答: (联系的含义 略)。 生答:分为三大领域,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 学生播放视频《生命的演化》,讲解自己的观点: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说明自然界是发展的。 生答:探究活动中的两个问题(略)。 学生用图表展示我国近年来GDP的发展情况。介绍十七大对GDP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学生:展示"生态文明"首次被写入十七大报告的资料。概括出结论: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热烈讨论。 学生回答:只有新中国成立这种变化才是发展。发展应当是指前进、上升趋势的变化。 学生回答: 根本标志是看它们是否与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学生讲述历史故事,并给出自己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学生分析回答。 |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启发学生的思维,明确下一步论证的目标。 通过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突出学生自学、自研、自教能力,训练学生的政治敏感性以及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 训练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联系社会生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 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牢固树立环保意识,体会"人的认识也是发展的"道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探究的积极性和热情。 培养学生温故知新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漫画展示直观形象,由学生来讲解有助于激发其他同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结合实例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哲学观点,把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 巩固所学知识,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判断是非、正误的能力。 使学生的复习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知识巩固、能力提高。 通过课后思考题,促使学生用哲学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拓宽思路,并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