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第四单元第12课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学科:政治
学段:高中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高二
课题:必修4第四单元第12课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作者:儋州市第一中学 黄 亮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内容是依据课程标准4.14规定的"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要求而展开的。
教材从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切入,呈现问题,引出理论知识的学习,即: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和在砥砾自我中走向成功三个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融入到社会生活和实践的主题中,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拥有幸福人生,而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所以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还需要一定的主观条件,所以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砥砺自我中才能走向成功。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明确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2)过程与方法: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课堂活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和探究,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初步形成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三、学情分析
一方面,在我国现阶段,正在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这过程中涌现了大批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特点的先进模范人物,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活生生的身边人、身边事,为本课教学目标的落实奠定了社会基础;同时,学生通过对《生活与哲学》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唯物论、辩证法的科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初步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为本课教学目标的落实奠定了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我们所面对的教学客体是90年代出世的独生子女,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社会中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在学生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些思想与本课内容所倡导的无私奉献必然产生冲突,给三维目标的落实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人生价值的实现。
难点: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五、教学手段
计算机网络教学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 教学设计构思
本课利用计算机网络从现实生活着眼,引用神州七号的顺利发射与返回这一同学们最关心的事情,通过网络对航天员事迹的查阅理解价值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通过航天员家庭背景的了解和训练的艰苦付出,终获成功,由学生总结实现价值的主客观条件。使学生从生活的感性走向知识的理性,把道理寓于生活事例之中,让学生自主感悟,并内化为精神,外化为行动。
八、课前准备
1、布置任务。
(1) 教师根据学生的的特点及具体情况把他们分成ABC三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特点分工合作,通过多种途径(比如上网查询、报刊查阅等)搜集资料。
A组的任务:调查翟志刚同志成功之路。
B组的任务:调查刘伯明同志成功之路。
C组的任务:调查景海鹏同志成功之路。
(2) ABC三个小组把所调查情况的结果用Powerpoint制作成简单的课件。
2、教师利用Dreamweaver软件制作网页,建立教学平台。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课前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他们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九、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首先播放"神州七号的顺利发射与返回"录像片段。(学生观看录像)
然后,向学生进行网页及其功能进行介绍,并有重点的对网页上的一些材料进行简要的分析说明,使学生理解位网页上各类材料的意义及其哲学原理,为引导他们去寻找相关材料来予以分析说明做准备。
(设计意图:播放录像创设情境,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2、展示与交流讨论调查结果。
(1)ABC三个小组各选出一名代表用课件的形式展示与分析查阅结果。
(三个小组的代表分别用课件的形式展示航天员成功背后的故事并归纳出他们成功应具备的条件。具体内容略。)
(2)教师对三个小组的调查进行评价与小结。
(设计意图:可以提高学生制作课件和动手操作能力。)
3、提出"网上讨论题":
(1)人生价值的实现的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哪个更重要?
(2)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人生?
为了使本节课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予以充分的发挥,必须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提供几道"网上讨论题",让各小组学生自主选择一道完成,在利用网页资源进行了小组间的充分分析与讨论之后,每组选出一个中心发言人进行总结发言。
4.自主学习讨论:
学生开始利用网页进行紧张的学习与讨论,各组的成员通过相互合作,在网页上找出与"网上讨论题"相关的材料与观点来组织答案,教师在各小组之间进行辅导。
5.小组发言,教师点评:
每小组的发言人轮流回答本小组组织的答案,教师注重启发引导,并适时予以点评,特别是对学生从网上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及时的点拨,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和提高,其他组的同学可以提问和辩论,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使学生的知识得以扩展和深化,认识得以提高。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增强团队精神。)
6.教师总结。并提出继续学习的进一步要求。对学习任务完成好的小组予以表扬。在积极讨论基础上形成结论并展示本框题知识结构。
二、价值创造与实现
(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1、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
2、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3、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
(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1、人生价值实现的基础
2、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正确追求个性的发展
(三)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1、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2、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3、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7、布置网上习题。
"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应当作好哪些准备?"
要求学生可在课后完成网上习题,也可以就不懂的问题通过"网上讨论答疑区"向教师提问,教师和其他同学均可予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