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第三单元第7课第一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学科:政治
学段:高中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高二
课题:必修4第三单元第7课第一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作者:儋州市第一中学 陈丽妹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儋州市第一中学 陈丽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性思维方式。
3、运用:举出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运用相关原理,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才能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和锻炼综合性思维,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初步具有坚持和把握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初步具有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在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它们的区别,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运用综合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和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学生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学生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及综合性思维方式等知识点的思路与方法。
2、采用"三个一"授课思路,即教师善于挖掘课程资源,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准备一个学习提纲、找一则时政或事实素材、提一个疑难问题,教师紧扣此资源与其他资源整合进行授课的教学思路。
3、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主创新精神与实践的能力,以及培养集体主义的意识与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或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2、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学生提高综合性思维,树立合作精神和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是这一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终落脚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1、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2、 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 3、 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教学媒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
教学活动 |
设计意图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引入新课: 播放一则关于近期猪肉涨价的相关报道(注1) 讲授新课: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 ○含义不同; |
师(问): 你能从猪肉涨价中看到什么?是好事还是坏事? 师分析由于猪肉涨价: ①城镇居民生活成本提高 ②猪饲料价格上涨 ③中国由玉米出口国变为玉米进口国 ④国际市场玉米价格上涨 ⑤鸡肉、猪牛羊肉价格涨 ⑥农民收入增加,种粮积极性提高 ⑦猪肉与三年前同期价持平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7: 多媒体显示(内容见注2) 师析:①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体、学校、水分子、金牌的获得等),这是从静态来看,即从空间上看;也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如人的一生),这是从动态来看,也就是从时间上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②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并不是胡乱地堆积在一起就是一个整体,而是相互联系、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即每个部分都会影响其他部分,进而影响整体。③注意"金牌的获得"和"人的一生"这两种类型的整体形式。 |
引发学生思考回答:(略) 学生思考概括整体与部分的含义 学生从事探究活动:思考 (1)以上四组事物中,哪些是整体?哪些是部分? (2)整体由什么构成? (3)整体是怎样组织起来的? (4)整体从静态(空间)看是什么?从动态(时间)看是什么? |
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较有影响的事例,可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可以拓展思维,全面正确地认识事物;同时为今后学习对立统一规律做好铺垫。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提取有用信息的方法 使学生更全面准确地认识全体和部分的含义,为后面学习提供有力保证 |
教学内容 |
教学活动 |
设计意图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2)整体和部分的相互联系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 ○整体和部分相互作用; ○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3)处理好整体和部分关系 ○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
多媒体显示(见注3): 师析:(1)因为他不懂得捕雀的网虽然由一个个网眼组成,但网中的网眼相互制约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因而使网在功能上具备了单个网眼所不具备的功能。这说明,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2)结论参见课文P57。 师引导学生探险究活动得出如下结论: 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和恩格斯谈论手的两句话可知,部分离开整体是无法获得的,人身体上的各个器官是构成人的活生生的肌体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分割的的统一性,它们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因此,脱离了人的身体的手不能算是人体的一个部分。
多媒体显示:《一举而三役济》(内容见注4) 引导学生探究活动得出结论: 这个施工方案全面考虑了施工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联系,结构合理、关系顺畅,既节约了资源,又大大缩短了工期,实现了整体的最优目标。古人尚能如此,我们更应该自觉地优化结构、协调发展,争取系统目标的最优化。 |
学生探究活动: (1)单个网眼为什么捕不到雀而网能捕到呢? (2)根据(1)问,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探究活动: 为什么说离开了人的身体的手就不能算是人的一个部分?(课文P57探究题) 学生探究活动:用哲学道理分析一举而三役济的意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小品或短剧"管中窥豹",揭示成语所包含的哲理。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学习,透过现象看本质。 体味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内涵,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哲理内容,并自主以表演单位按不同等级评价,使学生学习评价方式多样化、科学化 |